11/25/2013

化為千風~秋川雅史

適才在youtube偶然見到"化為千風"的歌曲,回憶一下子便充滿胸臆,那是在民國97年,當時一智為了教學上的須求而讓我聽的歌,他希望我聽完之後能寫一篇感想,給他在上課時讓同學們學習死亡的議題。
記得當時,他給了三首曲子,除了這一首之外,還有一首是夏川里美的"淚光閃閃",我選了"化為千風"來寫作,這真是首動人的歌曲~
有人翻唱了,也是一樣動人呢~
在youtube可以找到中文國台語、英文的翻唱,素人演唱,依舊唱得動聽......

想起當時是以送別父親的過往為例而作,殊不知,接著,母親也隨之而別,當面對母親的離去時,在措手不及之下,悲傷痛哭不已,看到這篇往日的寫作,兩相對比,父親病重臥床年餘,我的心有所準備,所以,沒有傷心的離情;但,母親是心臟一時不適便即離去,上午還見面呢!完全沒有預期,來不及告別啊!這時能不能都以祝福的心情來送別家人,的確嚴酷的考驗了我的禪修功力;三天,我以三天的時間來自我療癒,把心從憂傷的深淵裡捧托上來,人世間最痛的離別,我想,自己應該算是通過考核了吧!

日文演唱:秋川雅史

中文演唱:
 
 
====== 
  
化為千風~一智的邀約稿
970125

you tube網站上聽到秋川雅史演唱「化為千風」,內斂悠揚的男高音娓娓唱出這一生人人聞之色變的生死大事。

這首歌的歌詞,可以分為二段來說 :

(一)

請不要佇立在我的墓前哭泣,因為我並不在那裡,
我並沒有沉睡不醒,而是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首先,看到這段歌詞,給我的感覺是,作者在此早已意識到自己死亡的到來是無可避免的事,所以對於思念並愛著自己的親愛的家人以及朋友們,心生同理之心,不希望他們因為自己的死亡為他們帶來哀傷,所以才寫下這些動人心扉的語句,作者說:「因為我並不在那裡,我並沒有沉睡不醒」,說到身體的死亡,並不是生命結束,我不會因為軀殼的毀壞而灰飛煙滅,永遠離去,所以我不在墳墓那冰冷的土堆中,你們也不要為了這件事情而悲傷了。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這句歌詞是不是很動人呢?成為千縷微風,轉容易毀壞的有形而成為無所不在的無形,但卻不中止生命的持續,反而得到更大的自由,得以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翱翔;如果你知道你自己和親人朋友有形的生命結束了,能夠以如此的轉換,成為更自由的生命時,你應該只會為他們高興,為他們為祝福吧!悲痛和哀傷從此昇華,家人、朋友們對於生命那種狹隘的心靈執著,只是一種珍惜有形身體的小愛,在此都轉化為對宇宙大我的認同了;人總是有生有死的,而生和死只是生命型態的轉換而已,我們的愛沒有停止,生命沒有結束,親密的關係也是不會中斷的。

(二)

秋天,我化身為陽光,照射在田野間,
冬天,我化身為白雪,綻放鑽石般的閃耀光芒,
晨曦升起之際,我幻化為飛鳥,輕聲地喚醒你,
夜幕低垂之時,我幻化成星辰,溫柔地守護你。

我走了,風成為我的信使,或者說我便是風,是那千縷吹過大地的風,我以輕巧的步伐,走過你的身邊,親吻你的臉龐,從此自由自在的在山間田野任意遨遊;如同歌詞所寫的,秋天的陽光、冬天的白雪、晨曦下的飛鳥、夜空中的星辰,宇宙中的萬物,無一不是我的化身,我便是陽光、白雪、飛鳥和星辰,不但沒有離去,反而離你更近,隨時可以照耀你、呼喚你、守護你,而你呢?只要抬頭讓拂面而過的輕風親吻臉龐,讓陽光、白雪、飛鳥和星辰照耀你、呼喚你、守護你,我們還是和以前一樣的朝夕相處,或者還更親密些,那死亡有何可懼之處呢?

若以此反觀自己或者周遭其他人的生活時,你會發現,許多人都經歷過親人過往的時刻,當你親自面臨親人生死大事時,什麼樣的念頭首先在你的腦中浮動呢?親人過世你為他掉淚嗎?人生是這麼簡單的一回事嗎?離開這所有的親人和朋友之後,就失去了嗎?如果等著往者的是更好的人生,以及嶄新的另一波探險呢?你是不是應該也可以為他高興呢?

如果每個人的一生是在未出生之前,自己和先知就已事先完整策劃過,你願意接受這樣的人生安排嗎?如果這一切都是為了修正自己思想行為之偏差而作而活,如果這一世的計畫己經實行完畢,離開之後經過檢討得失,不甚如意之處,還可以重新再來過,這樣何嘗不是一件值得恭喜的事呢?

在此也說說我在面對父親過世時的往事吧!如果你問,父親在我心中的印象是什麼的時候,腦海中首先浮現的,是在小一入學時,那個幫我背書包的巨人;是牽著我的小手,等我長大的大帥哥;當我受委曲時,總是和我站在同一陣線上的大靠山,那是個最疼愛我的父親;當他離開病痛的身軀而去時,我應該用什麼樣的心態來面對這件事呢?由於往日常年的離家求學和就業,心中早已養成習慣於父親一直就在老家等我的內化想像,因此爸爸究竟是在老家,或者是在另外一個世界,這之間的關聯,對遊子來說,似乎沒有什麼分別,也並不是那麼重要,唯一在意的,是他老人家對我的期望,希望我一生幸福的心意,只要自己活得快樂有意義,就是他最大的安慰;當你接受了這樣的內化想像,這會使得死亡的背後,因此沒有離別的辛酸苦楚,也沒有隔世切割的痛苦難忍;死亡只是使得我們的相隔變得遙遠,一時見不到面或者不再以這個形體來相認罷了。自父親走後,除了偶而的思念之外,我真的是以高高興興的心情和他說再見的。

死亡並不可怕,它讓人更明白死者在自己心中的地位,如果你傷心了,只表示你習慣他的存在,而他不在了,你不知所措;為他高興,為他祝福,才是真正珍惜緣份,表達真心的關懷;生者更該為自己的未來好好反省以及仔細規劃,學習如何掌握這一生的生涯方向,不斷的提昇自己的心靈層次,朝著開發永恒生命覺醒的道路前進,這些才是大家所該互相勉勵的共同學習。

如同這首歌所要表達的意境,往者他並沒有離開我們,而去了我們找不到他的地方,相反的,他化成了宇宙萬物,隨時都出現在我們的身旁,不管你閉上雙眼,讓想像飛翔,或者放眼在真實的世界中追尋,你要知道,周遭的一切所有就是他化身,他一直都在,一直都持續的關心著你,愛戀著你,直到永遠,永遠……

日文歌詞--------千の風になって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眠ってなんかいません
千の風に千の風になって
あの大きな空を吹き渡っています
秋には光になって
畑にふりそそぐ
冬はダイヤのように きらめく雪になる
朝は鳥になって あなたを
目覚めさせる
夜は星になって あなたを見守る
私のお墓の前で
泣かないでください
そこに私はいません 死んでなんかいません

化為千風
請不要佇立在我的墓前哭泣,因為我並不在那裡
我並沒有沉睡不醒 ,而是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秋天,我化身為陽光,照射在田野間
冬天,我化身為白雪,綻放鑽石般的閃耀光芒
晨曦升起之際,我幻化為飛鳥,輕聲地喚醒你
夜幕低垂之時,我幻化成星辰,溫柔地守護你
請不要佇立在我的墓前哭泣,因為我並不在那裡
我並沒有沉睡不醒,而是化為千風
我已化身為千縷微風,翱翔在無限寬廣的天空裡
英文原文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weep
I am not there; I do not sleep.
I am a thousand winds that blow,
I am the diamond glints on snow,
I am the sun on ripened grain,
I am the gentle autumn rain.
When you awaken in the morning’s hush
I am the swift uplifting rush
Of quiet birds in circling flight.
I am the soft starlight at night.
Do not stand at my grave and cry,
I am not there; I did not die.

阮若打開心內門窗~大小百合

這首歌是我所喜愛的眾多歌曲之一,今天看到同學分享了這首曲子,讓我想起了鄉下故居和許多往日回憶。記得是在十幾二十年前了吧!有一次好像,如果沒記錯的話,是林清玄來到基隆的極樂寺演講,在演講中他談到了這首歌,當下便被它清新優美的旋律所吸引,這麼多年了,還總是唱不全所有的歌詞,有時想起來,哼哼動聽的旋律,是很開心的事......
除了原野三重唱之外,大小百合是我最喜歡的歌唱組合了,細膩婉轉,合聲和諧優美,由她們演唱這一首歌,比眾多歌者獨唱好聽很多。





阮若打開心內門窗

作詞:王昶雄 作曲:呂泉生 編曲:陳吉士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雖然春天無久長     總會暫時消阮滿腹辛酸
春光春光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五彩的春光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心愛彼的人
雖然人去樓也空     總會暫時給阮心頭輕鬆
所愛的人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心愛的彼的人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
雖然路途千里遠     總會暫時給阮思念想要返
故鄉故鄉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門 就會看見故鄉的田園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
雖然前途無希望     總會暫時消阮滿腹怨嘆
青春美夢今何在     望你永遠在阮心內
阮若打開心內的窗 就會看見青春的美夢

11/19/2013

小鳳的窗檯上~和吳老師的因緣


民國八十八年,吳老擇老師受法光佛研所之請,風塵僕僕的由高雄來到台北,開了一門《原始佛教聖典集成》的課程,那年是我在法光選讀的第三年,很高興有機會開始研讀印順導師的著作。

說實在的,上半年開始聽老師的課時,真的很難聽懂這麼艱深的教史課程,年代、人物、風俗,甚至連教義都是陌生的,以往我所接觸的中國大乘佛教,可完全沒有這些內容的啊!很艱辛的硬聽了上下兩個學期的課程,期末報告也寫得很努力,八十九年,還是再選修了老師的課程-《說一切有部為主的論師與論書》,這一部書就更是鴨子聽雷啦!不只是不懂,還有個亂字,因為論師們的不同思想,不僅多元而且繁雜,來來回回的看了好幾遍,幾年後再重讀,還是有許多弄不懂的地方呢!可見這一部書多麼深奧。

之後在法光學習時,便直接只選修老師開的課程,一直到老師離開法光;兩年後,元亨寺也在台北建了講堂,我們一群學生便跟著老師來到元亨寺在台北的佛研所繼續上課。

我就像個老是轉學的學生一樣,讀了三所佛學研究所,最後終於在華梵的東研所畢業了,論文的題目便是老師帶著一起研讀過的《大毗婆沙論》之〈世第一法〉的研究。一直到現在,吳老師仍是我的佛學老師,算算,從八十八年至今,有十四個年頭了呀!

老師民國十九年生,今年八十四歲了,現在,每年從日本回來兩次,為我們開兩期的課,但是,往日的老學生,就只剩我一個人了,為什麼呢?只因為我想要走的路和老師很接近,老師的思想,一直是我最想學習的方向,教史流傳真相,原始考古還原,社會風俗影響,語言思想改變前後狀況、原始經典比較對讀……,其他學生都有自己想走的路,大家各自努力吧!

老師回台期間,我便忙著同學的連繫和上課課程安排,今年很特別的,我建議了密集上課的方式,因為十月和我去禪修的日期重疊了,老師說等我回來再上課,於是我的心便發了狠,索性就連續上吧!不要再一週一天的分開慢慢來了,天天上課,十天結束,禪修前一期,禪修後一期,上完課,老師便可以回日本,或者忙他最近的新書-媽祖的研究;如此,大家都很省時間。

明天,是我們今年最後一天的上課日了,時間過得真快,老師在明日上完課後,便先回高雄元亨寺,等忙完新書的事,十二月初便回日本去了。

明年,我們仍約了二月中旬,再度回台開始上課,今天我請問老師是否可以繼續寫他去年新書-佛陀的本懷一書的續集,即是接下來的部派佛教的歷史,我自告奮勇的接下幫忙繕打和校稿的後台任務,因為明年開始,不接其他的事情了,想要專心讀點書,或者做點研究,又或者……

如此一年又一年的,接續著和老師的因緣,我們師生兩個人,一個台日,日台的來來回回奔走,一個在台等著安排上課或其他事宜,配合得也算順利,老師回日本了,我和他說再見,請他要保重;老師回台灣,可以開課了,便打電話找我商量規劃上課內容和日期……

 我私心想望著,這樣的日子,是不是可以無限延長下去啊~每一年都能盼到老師的歸來……

 

 

11/18/2013

《拘薩羅相應》之17、18《不放逸》(一、二)


今天吳老師的課程進到了《拘薩羅相應》之1718《不放逸》(一、二)。
所謂「不放逸」,就是「精進」的意思。「精進」,在佛陀的教法裡,是最重要的教法之一,它就像個貼身保鑣,無時無刻的,都在鞭策著你向解脫的道上,往前更進一步。
這一經的經文中,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問世尊:「現世之利和未來之利,可有兩者都可以取得利益的法嗎?」佛陀答:「不放逸」。
「不放逸」,是每個人最該時時警惕自己的一句話,禪修方法我們或許都熟悉了,教理也不算陌生,該學會的基本教史和經論都有基礎了,最缺的,還真的就「不放逸」莫屬啦!
吳老師在上課時說:

不放逸是精進,如同大象的足跡,可以包住其他小動物的足跡,使我們往前走不要倒退。而時間的三態中,經文裡沒有說到過去。至於時間,西洋宗教中時間是神,一直轉,沒有三態,是一直線的,全部就是自然空間的事。而南傳分別說系著重現在,因為過去已過,未來未到,我們追思過去而瞭望未來,現在便空洞化了。說一切有部說有過去,便有業報之說,現在是未來的因,所以三世都是實在的,現在、未來多著重於過去。三個時間的想法,有很大的哲理在其中。

而《拘薩羅相應》之18《不放逸》(二)中,講的是友伴的關係。老師說:

這一經和朋友有關係,並不是一個人要想精進就有辦法精進的,須要有友伴。佛陀說,有好的同參、善友,一起修行,這是清淨梵行的全部。周圍的人很要緊,要離開惡的朋眾,選擇善的友伴。
另外,領導的人不能放逸,以下之人便不會放逸,精進不放逸不只是個人的事。

我覺得,老師對這兩經的講解十分精要,其他的問題,就存在於南北傳對讀的內容歧異之中了,其中尤以北傳雜阿含經中所舉的譬喻最特別。例如:

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法願滿足。如力。如是種子、根、堅、陸、水、足、行、師子、舍宅,亦如是說。

南傳《相應部》的經文中沒有談到這一段譬喻,這裡就埋藏了部派思想的趨向,例如:種子之說,這說的是有生長的能力的意思,到了後世的唯識思想,便是種子識的源頭了;再者,根,具有穩固義,堅是堅固和堅定;陸是陸地、大地的不棄不擇包容涵養;水和陸都有涵養包容的大量;如足能行走能站立之用;如行是行為、行動;師子是獅子,如獅子般的勇猛;如房舍得以保護周全。
另外一個有趣的議題是:一者現法利,二後世亦然,是名無間等」,這裡的「無間等」,是個可以深入研究的問題所在,如果,現世和後世是無間等的直線關係,那問題就大一點了,因為這包涵了靈魂不滅說的內容,說一切有部的精神在這裡彰顯無疑,老師說研究這個就有趣了。
以上是本經中不放逸的大致教說了。
以下,是這兩則南北傳對讀經文的原文:



(一二三九)

[0339b1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獨靜思惟,作是念:「頗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後世願滿足、現法後世願滿足不?」作是念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靜思惟,作是念:『頗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現法後世願滿足不?』」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世願滿足,謂不放逸善法。不放逸善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世願滿足。

「大王!譬如世間所作麁業,彼一切皆依於地而得建立。不放逸善法亦復如是。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法願滿足。如力。如是種子、根、堅、陸、水、足、行、師子、舍宅,亦如是說。是故,大王!當住不放逸,當依不放逸。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已,夫人當作是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今亦當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如是夫人,如是大臣、太子、猛將亦如是。國土人民應當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夫人、太子、大臣、猛將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等亦應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大王!若住不放逸、依不放逸者,則能自護。夫人、婇女亦能自保,倉藏財寶增長豐實。」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稱譽不放逸,  毀呰放逸者,
 帝釋不放逸,  能主忉利天。
 稱譽不放逸,  毀呰放逸者,
 不放逸具足,  攝持於二義。
 一者現法利,  二後世亦然,
 是名無間等,  甚深智慧者。」

[0339c17]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七] 第七 不放逸37 (其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曰:「世尊!現世之利與未來之利,可有取得兩利之一法耶?

      「大王!有取得現在與未來之利為一法者。」

      「世尊!有取得現在之利與未來之利為一法者,何耶?

 87   「大王!取得現在之利與未來之利為一法者,是不放逸。大王!譬喻任何步行獸之足跡,皆入於象之足跡。即云象之足跡,其大為第一。大王!如是現在之利與未來之利,以此二利取之為一法。」

      世尊宣說此……乃至……

生命與無病           美貌生天界

日日於願望           以生高貴家

賢者行功德           稱讚不放逸

賢者不放逸           現法之益利

乃至未來利           若得此二利

依於得此義38     英雄謂賢者

 

 


(一二三八)

[0339a1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獨靜思惟,作是念:「世尊正法,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自覺證知此法,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是惡知識、惡伴黨。」作是念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靜思惟,作是念:『世尊正法,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自覺證知,是則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世尊正法、律,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緣自覺知,是則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所以者何?我為善知識,眾生有生法者,解脫於生,眾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者,悉令解脫。

「大王!我於一時住王舍城山谷精舍。時,阿難陀比丘獨靜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作是念已,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白我言:『世尊!我獨靜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我時告言:『阿難!莫作是語,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所以者何?純一滿淨,梵行清白,謂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所以者何?我常為諸眾生作善知識。其諸眾生有生故,當知世尊正法,現法令脫於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者,離諸熾然,不待時節,現令脫惱苦,見通達,自覺證知。是則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讚歎不放逸,  是則佛正教,
 修禪不放逸,  逮得證諸漏。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八] 第八 不放逸39 (其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於獨坐靜觀以生思念:『依世尊之善說法,而與善友、善朋、善伴交;非與惡友、惡朋、惡伴交。』」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依我善說法,而與善友、善朋、善伴交;非與惡友、惡朋、惡伴交。

      大王!爾時,我住釋迦族邑。

      大王!時,阿難比丘詣我處。詣已,禮敬於我坐於一面,大王!坐於一面之阿難比丘謂我曰:「世尊!此善友、善朋,善伴即梵行之一半。」

 88   大王!我如是言已、以此謂阿難比丘曰:『阿難!不然。阿難!不然。阿難!

    此善友、善朋、善伴,乃是梵行之全部。阿難!有善友、善朋、善伴之比丘,得以期待於修行八支聖道,屢修八支聖道。

      阿難!如何有善友、善朋、善伴之比丘,屢修八支聖道耶?

      阿難!此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以修正見,捨離[煩惱]及轉向[涅槃]

    依遠離,依離貪,依滅,以修正思[……乃至……]正語[……乃至……]正業[……乃至……]正命[……乃至……]正精進[……乃至……]正念[……乃至……]正定,而捨離及轉向。阿難!如是有善友、善朋、善伴之比丘,以修行八支聖道,屢修八支聖道。

      阿難!依此應知有善友、善朋、善伴,乃梵行之全部。

    0  阿難!不論如何,依以我為善友,生法之眾生,依生而解脫。老法之眾生,依老而解脫,病法之眾生,依病而解脫,死法之眾生,依死而解脫,愁悲苦惱悶之眾生,依愁悲苦惱悶而解脫。阿難!依此應知有善友、善朋、善伴,乃梵行之全部。

    一一  大王!是故,王不能不如是學。我應容有善友、善朋、善伴。大王!不能不

 89 如是學。大王!欲有善友、善朋、善伴者,不能不依此一法而住,即於善法不放逸。

    一二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王之後宮亦應如是思念:『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我等亦應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一三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剎帝利之侍臣等應如是思念:『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我等亦應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一四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國民亦應如是思念:『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我等亦應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一五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當亦護自己,亦護後宮,亦護庫藏。」

    一六  [世尊宣說……乃至……]

繼續負願望           欲待至大富

賢者行功德           以讚不放逸

賢者不放逸           以得二種利

現世之益利           以及未來利

依得於此義           英雄謂賢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