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5/2013

《長阿含‧十上經》之「七知法」


因為即將到來的吳老師的讀書會,要研讀解脫道論》與清淨道論》的對讀相關資料,從昨天開始,便展開了一連串的資料搜集和研讀,雖然是以散亂心,有一下沒一下的找著、看著網路資訊,但一整天下來,還是小有收穫的。
今天下午要去中心參加讀書會,上午半天時間,就隨意的看看昨日找的資料;從Anālayo解脫道論》與清淨道論》〉一文中,看到作者對於清淨道論》引用七車經》,與解脫道論》的十上經》作了比較,而有了一些評語,還蠻有一點意思的;因此,便去找了十上經》來讀讀,其中看到「七知法」的內容,覺得挺感動的,以下節錄,詳讀:
何七知法?
謂七勤:勤於戒行、勤滅貪欲、勤破邪見、勤於多聞、勤於精進、勤於正念、勤於禪定。
云何七證法?
謂七漏盡力:於是,漏盡比丘於一切諸苦、集、滅、味、過、出要,如實知見。
觀欲如火坑,亦如刀劍,知欲見欲,不貪於欲,心不住欲。
漏盡比丘逆順觀察,如實覺知,如實見已,世間貪嫉、惡不善法不漏不起,修四念處,多修多行,五根、五力、七覺意、賢聖八道,多修多行。
諸比丘!是為七十法,如實不虛,如來知已,平等說法。

什麼是七知法」呢?是所謂的七勤:勤於戒行、滅貪欲、破邪見、多聞、精進、正念、禪定。
什麼是七證法」?那是所說的「七漏盡力」:1.心不住欲 2.逆順觀察,如實覺知 3.修四念處 4.修五根 5.修五力 6.修七覺支 7.修八正道。
這則經文談了禪修的所有內涵,今天下午讀書會中,孟玲才剛講到呢!四念處、七覺支、八正道,都是我們修習禪法的重要依據。除了四念處是禪修所有本源之外,尤以七覺支為重要,這在禪修之中,如喜和輕安或者定和捨,都是經常能經歷到的,又或者有了妄念或懈怠,便須要提起念和精進來修習。所謂七覺支:
念覺支,念念明白,常繫念正法。
擇法覺支,依智慧選擇正法。
精進覺支,精進勤奮學習不懈。
喜覺支,禪修得喜悅。
輕安覺支,又作猗覺支,指身心感到輕快安穩。
定覺支,心不散亂。
捨覺支,心中正,不執著,保持平衡的心境。
其實4.五根 5.五力 6.七覺支 7.八正道,內容上很多都是重覆的,例如:精進、正念、定、慧等,尤其是念、精進、定三者,沒有一項不包含於其中的。就可見它們的重要性。
其次,看到經文裡談到觀欲如火坑,亦如刀劍,心裡非常的有感覺,一般人以為好為要,可謂追求不遺餘力,例如:權力、金錢、情和愛、名聲、興趣、娛樂、事業……,凡是世間人所想要的,都是一種」,其實,連想求「法」或信仰,也都包含其中;「」是所有一切行為的動力,想做某事,想見某人,想去某地,沒有「」,便都不成因緣,不能成事;故而,經文說:「觀欲如火坑,亦如刀劍,那是對」的一種了悟,明白了它的本質,因緣生因緣滅,是無常的,因為無常,不能持久,不能掌控,今日擁有了,明日不一定還能存在,此刻得到了,下一刻又會在哪裡呢?人生,便是如此的充滿了不確定,不確定就是一種「」啊!因而,佛陀要我們「不貪於欲,心不住欲」,而以修習四念處、七覺支、八正道等等來脫離「」的逼迫。
因為今天早上看到這則經文時,心有所感,因而晚上從台北回來後,雖然很累了,還是勉力的把這則經文的感想寫完,今天的讀書會,也讀到了四念處和七覺支的內容呢!
我們已知法後,便應精勤修習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