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8/2013

《拘薩羅相應》之17、18《不放逸》(一、二)


今天吳老師的課程進到了《拘薩羅相應》之1718《不放逸》(一、二)。
所謂「不放逸」,就是「精進」的意思。「精進」,在佛陀的教法裡,是最重要的教法之一,它就像個貼身保鑣,無時無刻的,都在鞭策著你向解脫的道上,往前更進一步。
這一經的經文中,拘薩羅國波斯匿王問世尊:「現世之利和未來之利,可有兩者都可以取得利益的法嗎?」佛陀答:「不放逸」。
「不放逸」,是每個人最該時時警惕自己的一句話,禪修方法我們或許都熟悉了,教理也不算陌生,該學會的基本教史和經論都有基礎了,最缺的,還真的就「不放逸」莫屬啦!
吳老師在上課時說:

不放逸是精進,如同大象的足跡,可以包住其他小動物的足跡,使我們往前走不要倒退。而時間的三態中,經文裡沒有說到過去。至於時間,西洋宗教中時間是神,一直轉,沒有三態,是一直線的,全部就是自然空間的事。而南傳分別說系著重現在,因為過去已過,未來未到,我們追思過去而瞭望未來,現在便空洞化了。說一切有部說有過去,便有業報之說,現在是未來的因,所以三世都是實在的,現在、未來多著重於過去。三個時間的想法,有很大的哲理在其中。

而《拘薩羅相應》之18《不放逸》(二)中,講的是友伴的關係。老師說:

這一經和朋友有關係,並不是一個人要想精進就有辦法精進的,須要有友伴。佛陀說,有好的同參、善友,一起修行,這是清淨梵行的全部。周圍的人很要緊,要離開惡的朋眾,選擇善的友伴。
另外,領導的人不能放逸,以下之人便不會放逸,精進不放逸不只是個人的事。

我覺得,老師對這兩經的講解十分精要,其他的問題,就存在於南北傳對讀的內容歧異之中了,其中尤以北傳雜阿含經中所舉的譬喻最特別。例如:

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法願滿足。如力。如是種子、根、堅、陸、水、足、行、師子、舍宅,亦如是說。

南傳《相應部》的經文中沒有談到這一段譬喻,這裡就埋藏了部派思想的趨向,例如:種子之說,這說的是有生長的能力的意思,到了後世的唯識思想,便是種子識的源頭了;再者,根,具有穩固義,堅是堅固和堅定;陸是陸地、大地的不棄不擇包容涵養;水和陸都有涵養包容的大量;如足能行走能站立之用;如行是行為、行動;師子是獅子,如獅子般的勇猛;如房舍得以保護周全。
另外一個有趣的議題是:一者現法利,二後世亦然,是名無間等」,這裡的「無間等」,是個可以深入研究的問題所在,如果,現世和後世是無間等的直線關係,那問題就大一點了,因為這包涵了靈魂不滅說的內容,說一切有部的精神在這裡彰顯無疑,老師說研究這個就有趣了。
以上是本經中不放逸的大致教說了。
以下,是這兩則南北傳對讀經文的原文:



(一二三九)

[0339b13]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獨靜思惟,作是念:「頗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後世願滿足、現法後世願滿足不?」作是念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靜思惟,作是念:『頗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現法後世願滿足不?』」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有一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世願滿足,謂不放逸善法。不放逸善法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世願滿足。

「大王!譬如世間所作麁業,彼一切皆依於地而得建立。不放逸善法亦復如是。修習多修習,得現法願滿足、得後世願滿足、得現法後法願滿足。如力。如是種子、根、堅、陸、水、足、行、師子、舍宅,亦如是說。是故,大王!當住不放逸,當依不放逸。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已,夫人當作是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今亦當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如是夫人,如是大臣、太子、猛將亦如是。國土人民應當念:『大王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夫人、太子、大臣、猛將住不放逸、依不放逸,我等亦應如是住不放逸、依不放逸。』大王!若住不放逸、依不放逸者,則能自護。夫人、婇女亦能自保,倉藏財寶增長豐實。」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稱譽不放逸,  毀呰放逸者,
 帝釋不放逸,  能主忉利天。
 稱譽不放逸,  毀呰放逸者,
 不放逸具足,  攝持於二義。
 一者現法利,  二後世亦然,
 是名無間等,  甚深智慧者。」

[0339c17]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七] 第七 不放逸37 (其一)

      [爾時,世尊]在舍衛城……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曰:「世尊!現世之利與未來之利,可有取得兩利之一法耶?

      「大王!有取得現在與未來之利為一法者。」

      「世尊!有取得現在之利與未來之利為一法者,何耶?

 87   「大王!取得現在之利與未來之利為一法者,是不放逸。大王!譬喻任何步行獸之足跡,皆入於象之足跡。即云象之足跡,其大為第一。大王!如是現在之利與未來之利,以此二利取之為一法。」

      世尊宣說此……乃至……

生命與無病           美貌生天界

日日於願望           以生高貴家

賢者行功德           稱讚不放逸

賢者不放逸           現法之益利

乃至未來利           若得此二利

依於得此義38     英雄謂賢者

 

 


(一二三八)

[0339a10]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時,波斯匿王獨靜思惟,作是念:「世尊正法,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自覺證知此法,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是惡知識、惡伴黨。」作是念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白佛言:「世尊!我獨靜思惟,作是念:『世尊正法,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自覺證知,是則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

佛告波斯匿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世尊正法、律,現法離諸熾然,不待時節,通達現見,緣自覺知,是則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所以者何?我為善知識,眾生有生法者,解脫於生,眾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者,悉令解脫。

「大王!我於一時住王舍城山谷精舍。時,阿難陀比丘獨靜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作是念已,來詣我所,稽首我足,退坐一面,白我言:『世尊!我獨靜思惟,作是念:「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我時告言:『阿難!莫作是語,半梵行者是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所以者何?純一滿淨,梵行清白,謂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所以者何?我常為諸眾生作善知識。其諸眾生有生故,當知世尊正法,現法令脫於生;有老、病、死、憂、悲、惱、苦者,離諸熾然,不待時節,現令脫惱苦,見通達,自覺證知。是則善知識、善伴黨,非惡知識、惡伴黨。』」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讚歎不放逸,  是則佛正教,
 修禪不放逸,  逮得證諸漏。

佛說此經已,波斯匿王聞佛所說,歡喜隨喜,作禮而去。

 

 

 

 


[一八] 第八 不放逸39 (其二)

      [爾時,世尊]住舍衛城……

      坐於一面之拘薩羅國波斯匿王以此白世尊曰:「世尊!我於獨坐靜觀以生思念:『依世尊之善說法,而與善友、善朋、善伴交;非與惡友、惡朋、惡伴交。』」

      「大王!如是,大王!如是。大王!依我善說法,而與善友、善朋、善伴交;非與惡友、惡朋、惡伴交。

      大王!爾時,我住釋迦族邑。

      大王!時,阿難比丘詣我處。詣已,禮敬於我坐於一面,大王!坐於一面之阿難比丘謂我曰:「世尊!此善友、善朋,善伴即梵行之一半。」

 88   大王!我如是言已、以此謂阿難比丘曰:『阿難!不然。阿難!不然。阿難!

    此善友、善朋、善伴,乃是梵行之全部。阿難!有善友、善朋、善伴之比丘,得以期待於修行八支聖道,屢修八支聖道。

      阿難!如何有善友、善朋、善伴之比丘,屢修八支聖道耶?

      阿難!此比丘依遠離,依離貪,依滅,以修正見,捨離[煩惱]及轉向[涅槃]

    依遠離,依離貪,依滅,以修正思[……乃至……]正語[……乃至……]正業[……乃至……]正命[……乃至……]正精進[……乃至……]正念[……乃至……]正定,而捨離及轉向。阿難!如是有善友、善朋、善伴之比丘,以修行八支聖道,屢修八支聖道。

      阿難!依此應知有善友、善朋、善伴,乃梵行之全部。

    0  阿難!不論如何,依以我為善友,生法之眾生,依生而解脫。老法之眾生,依老而解脫,病法之眾生,依病而解脫,死法之眾生,依死而解脫,愁悲苦惱悶之眾生,依愁悲苦惱悶而解脫。阿難!依此應知有善友、善朋、善伴,乃梵行之全部。

    一一  大王!是故,王不能不如是學。我應容有善友、善朋、善伴。大王!不能不

 89 如是學。大王!欲有善友、善朋、善伴者,不能不依此一法而住,即於善法不放逸。

    一二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王之後宮亦應如是思念:『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我等亦應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一三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剎帝利之侍臣等應如是思念:『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我等亦應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一四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國民亦應如是思念:『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我等亦應依不放逸、住不放逸。』

    一五  大王!王依不放逸、住不放逸者,當亦護自己,亦護後宮,亦護庫藏。」

    一六  [世尊宣說……乃至……]

繼續負願望           欲待至大富

賢者行功德           以讚不放逸

賢者不放逸           以得二種利

現世之益利           以及未來利

依得於此義           英雄謂賢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