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9/2014

禪師開示篇-《正念經》


禪師開示篇-正念經》
相應部‧大品
迦諦喇禪師開示
20141228
本文是禪師第七天的開示,是正念經》,這是禪修翻譯的經名,以下是我對禪師開示的簡單筆記。
這是佛陀在庵婆羅林園接著講的第二部經。
「比丘!以正念而住,以正知而住,是我對正念的教導。」
要如何以正念而住?要專注觀照這身、受、心、法四念處。之前已說明過觀照的方法了。
「云何以正知而住?」「前進、後退要如實了知,當下即具備正知。」
有想要前進、後退的動機,有前進、後退的身體,了知有名法和色法的互動而已,中間沒有一個「我」。
一般人都知道自己在前進和後退,每個行者要在經行時來練習:「動機明白了,腳有動作」,正念足夠,了知所有的過程,是以正知而了知的狀態,所以要不斷的經行。
「直視,以正知而直視和斜視」,這觀察,必須具備有正知,清楚動機、行動的全程,色所緣有變化,是因為內心有貪和嗔,一般人不知自己心的貪心和嗔心,正念具有智慧,行者知道自己有否生起貪心和嗔心。
「當伸直、彎曲時,正念觀照,有動機才有行動,是正知」。
「觸碰到缽、袈裟時,有正知」,整個過程都要觀照,都具有正知。
「吃、飲食、嚐味、咀嚼,有正知而行」,在家都亂吃了,現在行者都有觀照,正知正念,喝水也明白。
「當排大小便,正知而行」。
「當行動、站、坐、醒、臥……,都以正知而行」。
說話時,內心的動機、手勢、內容好不好,聽別人說話是否有煩惱,自己行住坐臥、入睡、睡醒、自己獨處,都知道,正知,可生起生活上的安樂,獨居也不會無聊。
佛陀最後總結:各位在進退以正知,直視、伸曲、觸、食、行住坐臥、說話、獨行,均正知而行,是正知的行者。
有人說,學習馬哈希禪法不完整,須學習另一種禪法,其實是自己不圓滿,我們依經典教導所有方法了,怕是行者不知道而漏失。
此經中,提到觀照四念處及行住坐臥……等,要如何做這些觀照呢?便是,數次、多次、熱忱、精進的觀照一個完整的所緣,就是具備四念處的觀照了。觀一個腹部起伏,就是圓滿四念處。
佛陀以安般念來成就圓滿四念處,我們改以腹部來觀照,也是一樣具有正知和正念。
對於腹部所有微小、細小、不清楚的,都要精準的觀照,以「恭敬心」殷勤、仔細來觀照。觀照中,生起次要目標、妄想、念頭、苦受,都要觀照,明白清楚正知、正念、正定,當下感受的法,不選擇,只能如實的觀照。
 
相應部47相應2/念經(念住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有一次,世尊住在毘舍離蓭婆巴利的園林。
在那裡,世尊召喚比丘們:「比丘們!」
「尊師!」那些比丘回答世尊。
世尊這麼說:
「比丘們!比丘應該住於正念、正知,這是我們對你們的教誡。
比丘們!比丘如何有正念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住於在身上隨觀身,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在受上……(中略)在心上……(中略)住於在法上隨觀法,熱心、正知、有念,能調伏對於世間的貪與憂。
比丘們!這樣,比丘有正念。
比丘們!比丘如何有正知呢?
比丘們!這裡,比丘在前進、後退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前視、後視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肢體]曲伸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穿]衣、持鉢與大衣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飲、食、嚼、嚐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大小便動作時是正知於行為者;在行、住、坐、臥、清醒、語、默時是正知於行為者。
比丘們!這樣,比丘有正知。
比丘們!比丘應該住於正念、正知,這是我們對你們的教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