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9/2015

瘋媽祖~埤頭、北斗篇

埤頭、北斗篇

一早醒來,已經七點半了,游姐不知何時已奔向媽祖,我動作慢點,待會去吃個不急不徐的早點,往溪湖方向的車10:10開,搭上車趕上巡行行列,在埤頭下車後,混入車陣行列,一起進入合興宮,其時宮裡宮外早已滿溢人潮,先去向本宮神祇行禮問訊,便站在宮口看行伍入宮表演。
除了繡旗隊和長號隊之外,三太子、濟公、土地公、千里眼、順風耳、娃娃神等等依次致敬完畢,媽祖鑾轎在眾人擁簇之下,緩緩進入宮前廣庭內,鞭炮夾著濃濃煙霧,在正午的豔陽裡,溫度飊升,人心躁動,眼光游移,腳步零亂,宮廟不大,人太擁擠,但信眾熱情不減,亂中有序,沒有任何粗魯的推人和爭執惡口,這並不只是單純的信仰而已,發自內心的善意,更勝嚴苛考驗的外境。
鑾轎停入之後,一陣維安哨音,示意大家退至安全距離,高空緩緩升起一長串金色,號稱環保鞭炮的,我趕忙把手機準備好,點燃,只撐了數秒,耳朵便快掛啦!好怕傷了耳膜,就此半聾,這種炮真超猛,不僅音量加倍震耳,火爆穿腦,撕心裂肺,連煙霧也撲天蓋地潮湧而來,秒噬眾人身影,不禁感嘆為何人只生了兩隻手,章魚哥此時肯定樂歪歪。
往後這一段路,不再耍賴偷懶了,老老實實的拖拉著自己的行李,一步步前行,不等媽祖鑾轎起駕,先走一步;這模樣看似厲害,拉著行裝,正午徒步,自己都覺得好感人耶!呵呵!
只不過,真的,很難走!馬路不是太平坦,行李好難拉,不到一個小時,手就酸了,本來用長圍巾綁在腰際拉著,手則輕輕的扶一扶,但,東倒西歪著,內心馬上就開始想備案了,此行最難克服的,其實是行李的問題,正在為難之際,眼尖的瞄到路邊停了一輛信眾連結車,幾個年青小伙子坐在上面,我趕忙上前打探,自己是不是有搭車的資格,哈哈!坐車遊街了。
又只不過,這車在鑾轎起駕前才會啟動,得等一個半鐘頭呢!為了能運載行李,耐心等吧!開動囉!坐在開放的,只有左右長椅的坐車上,和外界沒有阻隔,好涼快!車慢慢的開著,如果以此方式完成全程巡行,似乎挺有趣的。
真的只不過,後來越走越慢,時不時的停止不動,坐得好無聊哦!還不如下車步行了;於是,把行李寄放在車上,帶上臀包輕裝下車,安步當車,此時真是至高的享受,暢快!沿途三步一崗五步一哨的接力補給,礦泉水基本而實用,芭樂、小番茄和西瓜最受歡迎,又怕我們走餓了,每一段路程之間,都還會另設點心站,炒麵、什錦羮、炸地瓜、炒蔬菜、各種甜鹹湯品,不勝枚舉,這些只是素食類,葷食就更豐盛了;台灣媽祖的信眾虔誠而熱情,小至幼童,上至耆老,尤其是年青人的參與,極感動人,從他們手中接下礦泉水,青春的臉龐,滿是熱忱,但願,所有青年都對台灣文化生起同根的情感,別急著啃噬吞嚥誘人的美麗傾銷,先站穩了,總有餘力瀏覽世界,真的別急!
走著走著,經過那棵路口的大榕樹,北斗到了,我聽他們說是寶斗,樹下擺滿了水啊水果和甜點,站滿了迎接的熱情民眾,殷勤招呼款待徒步的我們,拿水、端點心、遞紙巾,歡喜問候,鄉村的純樸人情,最是溫馨,此行我最大的收獲,非信眾的虔心和善良莫屬。
不待媽祖鑾轎來到,一到奠安宮,立即尋找游姐,上至二樓一眼望去,滿地躺臥著先到的信眾,男男女女,氣場極為雜亂混濁,當下感到很不舒服,在找到游姐之後,立即回頭去拿回自己的行李,打算住旅館去。但是,北斗是沒有旅館的地方,在客運站牌下,站了半個小時,該是客運來的時候,但似乎沒有客運想打從此地過的跡象,此時,眼尖的看到遠方有輛計程車過來,這可是稀有的事,這些天來,似沒見過在路上晃的小黃,很幸運。
司機哥哥帥而風趣,自己不自覺地也健談了起來,或許是心念無礙之故,現在我和什麼人都以善意外放的態度相處;我想坐車到員林,並請建議一間平價的旅館,他笑我是迷糊蛋,說那個地方是等不到公車的,還邊line,聊到後來,開始問我是不是結婚了,一口回他:結婚啦!他訝於我的自由自在,一般人總因為婚姻而失去自由,緃使孩子已然長大,仍舊須要守在家中;何況,我的外貌看起來,還有著少婦神韻,孩子應是還小著。我反勸他,別老管著老婆,有個快樂的太太,回家總是笑咪咪的,全家都開心啊!等到問年齡的時候,猜我在35左右,現在我老練多了,口才便給的迴旋回應,一句真話也問不出來,還怪他把我猜老了,弄得他趕忙修正到28歲,呵呵!我現在會玩別人了呢!以前太正直爽快,總是直來直往,一點也不好玩。最後帥哥哥真的幫忙找了一間近車站,有著新而便宜的背包房的旅店,超滿意!更親自送我去check in,確保我安全了,才揮手依依不捨的離去,這樣算是我的豔遇嗎?哈哈!

晚上一覺好眠到天明,但這是有訣竅的,因為我修了慈心禪,迴向於一切眾生,願大家平安吉祥!正如大越師父曾說過,自己隨身帶了一副最好的護身符,住在什麼地方都不怕,真的讓我找到印證的機會,信心大增,以後獨自去環島也不怕啦!

4/28/2015

瘋媽祖~西螺篇

瘋媽祖
20150421~25

序曲

早在三、四年前,或者還要更往前數,每年大甲媽出巡活動,都會引發內心深層的好奇心,總想著有一期,一定要跟著去走一走;近幾年來的四、五月,我總卡著課程或禪修,時間一年一年的過去,好不容易,今年決定不再禪修,老師的課程也正好結束,雖然活動已經開始了二、三天,心中的蠢動沒有停止過。
當我還正考量如何打包和增減行李的時候,家裡那位大智慧者丟來一句:富和尚和窮和尚啊!窮和尚都遊方回來了,富和尚還在準備行李呢!哈!就是啊!不能成行的原因,除了時間不能配合以外,內心其實尚且深自憂慮著,又是怕沒有同行者,又是不敢獨自住旅館;然而,今年,我脫胎換骨,這些都不成問題了,心自在穩固,當前的這一念,並沒有思前想後的憂思,所有的生命,也只是一念接著一念罷了。於是找出禪修用的睡袋,收拾幾套換洗衣物,行李簡易,毅然決然,說走就走。
媽祖遶境的行程,從四月十八日子時開始,由台中縣大甲鎮鎮瀾宮出發,第一天彰化南瑤宮,第二天到西螺福興宮,第三和第四天在新港奉天宮,第四天開始回鑾,第五天再回到西螺福興宮,我便是從這一段開始接下去共行的。

西螺篇

四月二十一日,搭了上午十點由台北往西螺的國光客運,十二點半左右便到了,西螺背包客棧,關注已久,事前並沒有訂房,今天不是什麼大日子,況且,這種屬於背包客的簡易住宿,一般人或許並看不上眼的,於是大著膽子,直接去就是了。
客棧的辦公廳位於對街,高矗著許字號的茶行內,木頭貨架,中間天井採光,左進廂房便是,兩位年青的工作者,順利的完成訂房和入住,回到客棧房間裡,木造二樓建築,通舖三隔間,也算簡潔,已先入住一位大姐,不用面對一人獨住的困冏,很好!
放好行李,樓下有腳踏車可供借用,便騎著外出,先覓食去吧!這裡的素食不算難找,就在那家1967年創立的西螺素圓店家中,遇著一位身著整齊,頭戴白色紳士帽的老人家,遠從板橋搭高鐵和計程車,專程前來購買素棕呢!也難怪啦!老紳士是不知道有網購這種服務的。我也買了一顆來嚐嚐,嗯~水煮的南部棕,Q彈米粒,加上甜甜的沾醬,是不錯!但還是媽媽的手藝略高一籌,素食的內餡香味,到底不容易展現。
然後便在大街上到處亂逛,這個因昔日交通樞鈕而發跡的西螺,如今沒落為鄉野小鎮,騎著騎著,上大橋玩去,紅色的長長的橋,色澤喜慶而古意盎然,那麼任情自在而又專擅的,自然躍入眼簾;記得以前還是能通火車的呢!在橋上騎著單騎,得要小心翼翼,因為側邊不時地會刮來勁風,而轎車則在另一旁呼嘯,縱使騎得左歪歪右扭扭,不怕不怕!挺刺激的。行至橋中央,下望河床上成片瓜田,應已至熟成時期了吧!一旁溪水潺潺,已近黃昏時光,夕陽西下,合映霞光一片,時而隱入雲層,天色漸暗,是該轉回程的時候了;信步從橋頭往堤防下至瓜田走走,近距離看著橫躺著的大西瓜,像個胖寶寶,耍累了兀自酣睡呢!那熟悉的田園景色,不是稻禾隨風揚偃,而是處處瓜瓜,橋下的瓜田,正當結實累累,一對看似父子的瓜農,從精實黑亮表層下,想著,他們應是過著樸實辛勤一生的,不敢妄自揣測他們的內心景況,作為一個旁觀者,捕捉低頭勞作,黝黑乾瘦的身形,或許這也可說是另一種安樂的景象了。
第二天,和室友游姐六點便起床,外出覓早餐,順便聽她這兩三天以來進行中的豔遇,至故事告一個段落,接著在西螺客運站前的85C,繼續聽她談著那年去西藏的奇緣遭遇,靜靜的聽著……。人的際遇,若是少了前世因緣來接續,如何能在這個時候,時空交會,短暫相聚,又是如此融洽。也正因為自己準備好了,堪受任何突發偶遇的人事物,正心、專心、靜心、耐心、無心……
午後媽祖鑾轎即將到來,福興宮的義工們早已著手準備萬人餐食了,我的第一頓媽祖餐,居然是鹹稀飯,剛剛吃的時候,還覺得西螺福興宮是不是有些寒愴了,但,過些天便發現,那才是讓身體最感舒服的食物,不禁一再的想念起它來,當然這是後話了。
因為得等到晚間七、八點,鑾轎才會進來,於是我們回客棧略事休息,來教一下三天未睡的游姐打打坐吧!下午四、五點時,自己再度回到福興宮裡,等待鑾轎的到來,坐在大香爐前階梯上,邊呼吸著那充滿濃厚香煙的混雜空氣,心裡挺有一點擔心自己那不是太強壯的肺臟,怕是撐不了的,果然回家後就呼吸困難,大咳不止,當然這也是後話;邊看著來來往往的大批虔誠信眾,人人持香膜拜,恭敬專注,或默念祝禱,或持物過爐,跪拜進退有序,人多擁擠,卻不覺得過份吵雜,想必是,人人心中有所祈求,隨著縹渺上升的裊裊香煙,能否獲得慈允所求,順順遂遂的,一生平安吉祥。看著眾人持香禮敬的共同舉動,內心似乎也可以貼近感受眾生的思緒了。
以往,自己乃以求得解脫為至上標的,對其他人所有的思想、舉止,多不關心不聞不問;總以為佛陀的教法如此明確,修行離苦的法門這般清楚可行,就是斷自己一分煩惱,往解脫道上更前進一分,自己每一分的努力,才是多一分解救自己的不二法門,而偏偏這麼許多眾人,聽不進去,理解不了,視為無物,一定得找個神祇,做為安身賜福的皈依,常常的想著想著,便越發遠離眾人獨自修習了;因為不能勸,也勸不了,無力回天!今天這麼近距離的感受著他們的心緒和想望,便越能同情這種無所依靠的倉皇無措,內心唯能給予的,只有無限的祝福!
八點許,媽祖鑾轎進駐了,大批信眾爭先恐後的推擠著,一睹媽祖慈顏也好,爭飲賜水也罷,只知自己被擠得直往前顛,高舉著手機拍照的手,既酸又累,拍得歪歪斜斜的,等停好鑾轎,經過擲杯請示,所得到的訊息,是晚上十二點要起駕,接著散發符紙,又是一陣前拱,幾乎難以立足,此時手機剛好沒電,即趕忙退出爭擁之地,正好回客棧休息,等半夜十二點起駕時,再來送駕。
西螺鎮,今晚應該比任何日子都熱鬧吧!夜市早早就擺滿長長的一條整街道,好久沒逛鄉村的夜市了,好懷念!一支烤玉米三十五元,真便宜,年青老板聽我說買素的,挑了好大好漂亮一支烤給我呢! 今晚反正半夜才有空休息,就破例八點以後才吃晚餐,而既然破例了,便再吃塊芋頭煎粿吧!別地方沒看過的點心哦!
十一點半,由客棧再回到福興宮去,半路上,看見前方的繡旗隊已經先行啟程了,信眾們陸續跟著,而我正注意著隊伍的進程時,忽然聽見一女子說:給它排下去。原來前方有一列人龍正在增長,經過我的身邊快速加長中,基於好奇,只猶疑了一下,便決定加入排隊的行列,其實還弄不清楚要做啥呢!姑且就先排吧!不久,不斷的有人前來調整隊伍,向後方拉長空間,現在我知道了,這是要「鑽轎底」的大事,難怪大家驅之若騖,消災解難用的啊!雖然我並沒什麼想祈求的,就是單純體驗,不然不管看過多少回相似的活動,仍舊無法生起心有慼慼之感。
只見大家一路跪下去,我也依著下伏,神轎很快速的移動過來,只感到有人拍了一下自己的背說,可以起來了,完全的感到一團混沌,腦子如同被雲團所佔據,霧裡似的,無法運作,趕忙起身閃邊一些,等待回神,更奇怪的,是剛才轎子怎麼過來又如何離去,居然沒有任何記憶,那段時空,似被抽離,直接跳到結束橋段,真的事有蹊蹺呢!如今想來,那被團住腦子的感覺,如在眼前,不曾暫離,印象太深刻了,看來我是被神電到囉!



費玉清的清音樂 羅大佑



《費玉清的清音樂》-羅大佑


我們的青春歲月,總是隨著和他有關的曲調飛旋,沙啞個性分明的嗓音,切合心靈的曲詞,直唱進你的心坎中......
四、五年級生,別裝嫩說你不認得他~
意難忘,是我最喜歡的老歌之一,對此曲的第一印象,來自於當年合唱團的學長,在校慶晚會上忘情演唱的不滅記憶,從此就極喜歡並且經常哼唱著......
閃亮的日子,好喜歡~
新作-舞女,旋轉吧!旋轉吧!也喜歡~





4/10/2015

閱讀泰國的聖者們


閱讀泰國的聖者們

20150410

 

今日難得一整日的閑暇,有一本書引起我莫大的關注,那是阿姜摩訶布瓦的《阿羅漢向 阿羅漢果──趨向阿羅漢之道》,繼之前閱讀了佛使比丘《一問一智慧》之後,阿姜摩訶布瓦的這本書,以及阿姜曼在其傳記中,二者大方談論自己進入涅槃的修行體驗,雖然和我的修行方法不盡相同,但書中觀照的內涵則有異曲同工之妙,讓人感覺很歡喜,很難得,很真切!

以下摘錄的是兩位聖者證入阿羅漢果相關的精采內容:

 

一、《尊者阿姜曼傳》第三章第一節:心解脫

 

從阿姜曼早期開始修行的那一段歲月,他就一直擁有積極的個性。這種與眾不同的個性在他最後證果的那一刻最明顯,對他而言也是最難以忘懷的,所以他後來會以此激勵啟發他的學生。

一旦他的心徹底擺脫生死輪迴後,它就出現了三次的改革,圍繞著新生起的解脫心。

當第一次的改革结束時,巴利語所謂的「lopo」-(全然的斷除)隨之生起,意即此刻的心已完成了斷除貪執的職責,包括了對所有殘餘的相對性(因緣、緣生)、世俗事實的貪執;

第二次的改革結束時,巴利語所謂的「vimutti」-(全然的自在)隨之生起,意即此刻的心已臻徹底解脫的職責;

第三次的改革結束時,巴利語所謂的「anãlayo」-(全然的捨離)隨之生起,意即此刻的心在所有成就方面,都已臻全然無垢的職責


 

二、阿姜摩訶布瓦《阿羅漢向阿羅漢果──趨向阿羅漢之道》

 

1.從我們出生到現在,每一瞬間,五蘊都在不斷生起、滅去,它們本身沒有實質,也不可能從中找到任何實質。心對這些現象的詮釋,給予它們一個自我的外表,心認為它們有自我實質,或為自我所有,而執著於它們。這個錯誤的知見製造一個自我,帶來比整座山還要沉重的負擔,然後心自己背負著這個不會帶來任何利益的重擔。自我幻覺製造的邪見執著帶來的唯一回酬是苦。(p.45

 

2.當我們一個階段接一個階段全面地觀察心,在之前四處漫遊的各種雜染元素,會彙集成一個光明點,與心裡面自然的光明融合。這個光明是那麼的宏偉,即使是像大念住(supreme-mindfulness)和大智慧(supreme-wisdom)那樣卓越的心理功能,開始時也會被它的魅力所傾倒。這完全是個新奇的經驗,從不曾經歷過。它展現的驚異和殊勝,那麼宏偉令人敬畏,使它當時看似無可比擬。為什麼不呢?它是個絕對的統治者,無量劫以來統治三界的存在。只要心缺乏卓越的念住和智慧來解脫它的力量,這個光明點就會繼續迷惑心。從無始以來它就掌控和支配著心,這微細的煩惱施加壓力於心,強迫它造業,逼迫心不斷投生,經歷無數層次的生命。最後,是這精細、自然放光的心導致生命不斷輪回流轉,經歷生死。(p.47

 

3.因此心的能知成為觀察的焦點,念住和智慧專注在這個點,嘗試揭發這能知到底由什麼構成。它們已經一步一步地觀察了其他的一切,到所有的因素都被成功消除的地步。可是這個那麼光明、那麼驚異的能知:到底是什麼?當念住和智慧用注意力盯上它,心成了全面觀察的焦點,成了大念住和大智慧的戰場。不久,他們就可以摧毀——從無明的角度而言,顯得那麼宏偉和壯觀的——無明 。它們現在徹底地摧毀它,連阿羅漢向 · 阿羅漢果——趨向阿羅漢之道最微小的痕跡都不讓它在心中遺留下來。

這現象會以完全沒有預期到的方式分崩離析。這時刻的開悟可以稱為菩提樹下的證悟輪回墳墓的徹底摧毀

然後,一個無可懷疑的證信生起。光明中心分解的那一刻,某些更非凡的——過去被無明覆蓋——會全面顯現出來。在心裡面,它覺得仿佛是強烈的震動搖晃整個宇宙。當心從一切世間真實的相分離出來的這一重要時刻,有著無法描述的震撼和莊嚴。

恰恰在這裡——無明最終熄滅的那一刻——阿羅漢道轉化成阿羅漢果。當道已圓滿完成時,即證阿羅漢的果位。法和心已證得圓滿,從那一刻起,所有的問題熄滅。這是涅槃的本性。

這些不可思議全面地生起,它的本質徹底清淨。與它相比較,我們曾經那麼敬畏、緊緊執著的無明就好像是堆牛糞,而被無明所覆蓋的本質顯得像純金。即使是幼兒也知道牛糞和黃金哪個比較珍貴,所以我們不必丟人現眼浪費時間來比較這兩者的終點。如果以登樓梯進房子作比較,如果一隻腳已在房子內的地上,另一隻腳還在最後一級階梯,那我們還未雙腳進入房子,只有當我們雙腳穩穩踏在房子的地上,才可以說我們「到家」了,心雙腳穩固地根植在至高無上的法時,就「證法」。它已證得涅槃的殊勝,從證悟的那刻起,心徹底自由了,它不再進行熄滅煩惱的活動。這是阿羅漢果:阿羅漢的果位。它只被解脫煩惱者——那些證得有餘涅槃,活著的阿羅漢——所體驗。(p.51)

 

4.接著,突然的一個瞬間,法回答了問題。一瞬間——就那樣!這稱「法從心中生起 」。

煩惱從心中生起,是束縛我們的力量;法從心中生起,是我們束縛的解脫。

法突然出乎意料地生起,恍如心中的一個聲音:不管是暗或光、樂或苦,這所有的二元都是無我。喏!最後,是無我一勞永逸地熄滅了這些。(p.61

 

4/08/2015

吳老師上課略記~《相應部》第十夜叉相應第四經摩尼跋陀


吳老師上課略記~《相應部》第十 夜叉相應第四經摩尼跋陀

 

一、經文內容

 

摩尼跋陀夜叉來拜訪世尊,以偈言:

 

常於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樂

正念明日猶言祥  

彼解脫一切憤怒

 

世尊回答:

 

常於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樂

正念明日猶吉祥  

然彼不解一切怒

是心日夜樂不害  

以慈悲一切有情

於彼無有任何怒

 

二、《雜阿含》的內容對讀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

正念安隱眠,此世及他世。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

正念安隱眠,其心常寂止。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

正念安隱眠,捨降伏他軍。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

不殺不教殺,不伏不教伏,

慈心於一切,心不懷怨結。

 

三、老師講解內容

 

對於人間佛教,是太虛大師提出,由印順導師整套有系統的整理,這不是死後的佛教,人間佛教是要提出解決現生的問題,而不是未來的世界,不然會成為非人間的,而是未來的。

台灣佛教,要如何解決我們人生很多複雜的問題,這裡面一定要有解脫,不是只有理論,人間佛教要解決我們很多家庭、社會、人生等等問題。以菩薩道為主來解決,是以布施為主的,分為法和物質的布施的不同,現在追求的大多是以物質的布施為多,才有如今許多的大道場出來。

這一經講的是正念,若要解決大家共同的問題,不是只有佛教有辦法解決的,這些問題的處理動向,由印老的人間佛教執行的。不只是由考證、問題、理論,也須有實踐體會的經驗,才能解決整個社會的問題,西洋有實踐哲學,以中觀為主,在我看來,以什麼為主都沒有關係,我還是以正念為主,正就是中的意思,中道不要加上西洋的哲學,內觀時的內心層次心態的分析,西洋的心理學還無法達到,心的煩惱層次,用觀的層次,現在用的是南傳的禪,這不是逃避。

在禪修中,心思禪的定義,解脫生死就可以了了,所以發菩提心,很重要,要達到問題的解決,家庭問題得以解決,個人有許多觀念改善的話,可以解決家庭問題,進而解決社會的問題。

但也並不能達到社會問題的解決,西洋神的世界,十五世紀,產業革命以後,破壞了他們的神的世界,以昨日之經(針毛經),把神話沈下,真正要說的是煩惱,信仰就沒有了,內心就是認識學上,要如何處理問題,有許多複雜心的狀態,單純的是如來藏和老子,這是單純的單元的,認識學是多元的,複雜多了,學者和修行者是二件事,如何並行,如今偏重修行,忽略掉現實問題的處理,只要人家造福而已,忽略認識學,是如今佛教的動向。

最初的西洋哲學說中觀是虛無主義,就無有可學了,後來才慢慢的修正。日本是多神主義,和印度很接近。

把中觀拿到正念來說,是苦集滅道,苦就是苦,由集而來,世間的煩惱是由集來的,煩惱是心理來的,要學道,才有辦法解決苦,這個方法就如系統關了不能進入電腦一樣,這些不能了解,是不能進入佛教的。

四諦,就是要解決這些苦的問題,承認世間苦,是由煩惱來的,要解決就要修道,現在就要解決,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苦還是存在的。

要解決個人、社會、國家的問題,須要用這個系統,有什麼不滿意,找出原因,原因解除了之後,問題就解決,花功夫去修道,得到慧解脫才行;像中國禪宗的默然就不行,那是以時間來解決,有時候會加上誤會,因為沒有表達,佛陀雖然也用默然,但用得對,而中國禪則不行,如:禪宗的“講了你也聽不懂”“你不知道”等等,內心的問題無法表達,則不能解決。

以四諦的方法,須先承認苦,苦就是苦,原因是集,個人或團體,一定要追究清楚原因,這是集;若不承認,說是別人陷害我的,則永遠不能解決,要以承認來解決,處理掉問題,之後就來修道,修道了才能滅。

台灣把這些原理打入冷宮,說是小乘,完全沒有從佛法的根本道理去追究,這個不但要形而上,也要形而下,形而上不是虛無,是虛玄一點,玄一點不是看不到,並不代表不存在。心理的狀態,要修觀才有辦法一層層進入了解心的變化,認識論,對這事情的認識,對事情的檢討,找出原因,認識心有無偏失,自我反省,找出原因,才能來解決它,要有教養,是修道,修道是教養之一,這是日本名詞,台灣稱為涵養,事情來了,一件一件的處理,一般人沒有設定空間,直接相碰,這樣不行,要修觀,定是不夠的,才有辦法處理。

苦集滅道,正念就是這個意思。

世尊:

以持正念得安樂,苦就是苦,要找出原因,訓練去解決它,所有經典都沒有離開於此,所以說是佛法的四聖諦,以此為重點,來解決世間和個人的問題。

因為發菩提心是很抽象的,怎麼發?什麼是菩提?心又是如何?六波羅密,不離開戒定慧,總合之下,便是沒有離開四聖諦。

對這些正念的幸福,正念的明日,過去已過去,還有將來,西洋的未來若拿掉,就沒有未來了,死了以後就了了,幸福都集中在這一生,對我們的心理和很多想法是否有滿足,是很大的問題;在佛教中是屬於斷滅見,現在所做的善和惡,也沒有什麼果報,就違背佛教的意思了。

 

三、經文對讀

 

《雜阿含1319經》
四、摩尼跋陀(夜叉:正念人幸福)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
  日暮,與五百比丘於屈摩夜叉鬼住處宿。
爾時,世尊住摩揭陀國,摩尼摩羅迦制底之摩尼跋陀夜叉住處。
時,屈摩夜叉鬼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
  時,屈摩夜叉鬼白佛言:
  「世尊!今請世尊與諸大眾於此夜宿。」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是時,屈摩夜叉鬼知世尊默然受請已,化作五百重閣房舍,臥床、坐床、踞床,俱襵、褥枕,各五百具,悉皆化成;化作五百燈明,無諸煙炎。
  悉化現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勸請世尊令入其舍,令諸比丘次受房舍及諸臥具。
  周遍受已,還至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此世及他世。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其心常寂止。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捨降伏他軍。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不殺不教殺,不伏不教伏,慈心於一切,心
不懷怨結。」
時,摩尼跋陀夜叉來詣世尊處。詣己,於世尊處說此偈曰:
常於正念人幸福[5] 以持正念得安樂正念明日猶言祥  彼解脫一切憤怒三
〔世尊:〕
常於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樂
正念明日猶吉祥  然彼不解一切怒
是心日夜樂不害  以慈悲一切有情
於彼無有任何怒
 爾時,世尊告屈摩夜叉鬼:「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時,屈摩夜叉鬼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還自所住處。
 

 

開始
滿佈塵埃的歉疚
終歸
無言
......
 
無根
是掙扎的宿命
力盡

......

放自己一馬
大家順暢呼吸

4/07/2015

吳老師上課略記~《相應部》第十 夜叉相應 第三經針毛

吳老師上課略記~《相應部》第十 夜叉相應第三經針毛
 
一、經文內容
依經文內容說到,針毛夜叉看見佛陀住到他的居處石牀,他想要試看這位沙門有何能耐,所以三次碰撞佛陀,而佛陀都閃身,不讓他碰到,後來與佛陀談法的經過。
對答偈頌很讚,恭錄於下:
 
夜叉:
貪欲與瞋恚     以何為因起
快不快恐怖     又從何因生
猶如童子等     放其縛足鳥
心想何處起
 
佛陀:
貪欲與瞋恚     當由渴愛起
快不快恐怖     悉由自己生
猶如童子等     放其縛足鳥
心想由此起     身從渴愛生
尼俱律陀樹     其幹由根生
凡夫著愛欲     如徧林蔓草
知其生因者     則以滅此因
諦聽之夜叉     彼等前來渡
難渡渡瀑流     無有受再
 
對應雜阿含的偈頌如下:
時,針毛鬼說偈問佛:
「一切貪恚心,以何為其因?不樂身毛竪,恐怖從何起?
 意念諸覺想,為從何所起?猶如新生兒,依倚於乳母。」
 
世尊說偈答言:
「愛生自身長,如尼拘律樹,展轉相拘引,如籐綿叢林。
 若知彼所因,當令鬼覺悟,度生死海流,不復重增有。」
 
二、老師上課內容略記:
阿富羅,在古代是拜火教的神祇,雅利安人帶到印度,才稱為阿修羅,是原住民既有的信仰,亦住在天上,可創造人,但亞利安人進來,打敗原住民,便將其神祇編入為惡神。
研讀神話,要由歷史來認識,如:四天王有著原住民的臉,性情有善有惡,是在佛教編入以後,才分為東、西、南、北等天王,分成四個方位的守護神,神話在佛教中重新被安排,具有慈悲和正義感,不會再殺人了,此經是屬於早期的經,因為,夜叉還沒有被編入天的內容中,天的內容有須彌山及山下等等的各種天,他們還是在地上跑來跑去的,所以應是佛陀時代的經文。
印度史詩之美這一書中,年代及神祗是如何編進來及如何變化,其和拜火教的關係等等歷史,並沒有解說,是以四吠陀為主的。例如:金剛杵。它在最初的形相是斧頭,用來打碎物品及砍樹等等用途,石器時代後期才有鐵的出現,而金剛是為表示很硬,可破的意思。人類最早用斧頭,神話要由此說起,西元前二千年就有的拜火教時代,便是以此器為起始,拿斧開天闢地,由此概念而來,都是同樣的想法。
而中國的燧人氏,鑽木取火,同樣使用火,但並沒有變成宗教。
此夜叉很標準的,是印度原住民的神,尤其到大乘時代,才分有東西南北四方;而在阿毗達磨時期,才有各天的分別,佛陀的時代根本沒有這些須彌山的想法,以及種種天的想法,這是阿毗達磨的想法,而且這些夜叉並不是很壞,此經就是善良的。
另外,住的地點,我們要先想一下,這裡針毛夜叉之石牀,便可能是住在山洞中,如土地公廟一樣,是像原住民所信之鬼神的地方,如同十力迦葉也住在神廟內。
佛陀經過此地時,想也可以住此地,夜叉不認識佛陀,想碰一碰,來知道佛陀的力量有多大。
此經的深層意義是講到:怒。這不是欲死之人有力氣發起的,而主要在穩定怒氣,如此才有慈悲心的生起。
此經主要講:怒。
佛陀閃身,因為與怒相碰,不是好事,講心的不清淨,氣濁,心不乾淨,和這些人相碰,並不是好事,講怒的力量,也不是一件好事,本文主要在表達這些事情。讀經要知道故事背景的表達內容才是重點,而不是表面所說的事,
接下問問題,若答不出,便如何,這是經典中常見到佛陀與外道問答的例子。
貪、瞋,心所的問題,是阿毗達磨的分類,二分法世間,離世間才能成為聖者。開養老院的侄兒說,世間的財富又帶不走,為何要打拼,地球的出現,在幾億萬年以前,人百歲,相較之下,只是不到一秒的時間,人雖活不到一秒,確是很貴重的。
還有縛足鳥的比喻,如同小孩玩鳥,足縛線,飛走還可以拉回,如在世間縛住了,是跑不掉的,好壞等混亂的事,是停不下來的。
如法句經言:
諸法意先導
意主意造作
若人染污意
如輪隨獸足
 
說到意,人的心染污了,我們就像車輪跟著牛足的後面走一樣。此法句之中,是以“意”為主的,心(意)清不清淨,更為重要。
刀,用來開天闢地,做什麼事都很方便,但用來砍人,便不好了,力量用在善的地方好,不善便不好了,夜叉很有力量,若沒有慈悲,便會害人。
偈中的尼俱律陀樹,是榕樹,氣根很多,下垂,可以擴得很大,是其幹由根生之意。另也有說是棕樹的,只有一根,樹莖被砍去,根部底下再長出芽來,是不易除去之意。生命力特別強,世間壞的生命力特別強,好壞的事,都是由心生出來的,所以由蔓草來比喻根很多,拔都拔不完,只有用火燒成灰,隨風而去,不再生起,便是所作已辦了。
 
 
註:
 
1.須彌山
 
傳說須彌山周圍有鹹海環繞,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須彌山由金、銀、琉璃和玻瓈(並非玻璃,而是類似水晶),四寶構成。
根據《長阿含經》的說法,須彌山北為北俱盧洲、東為東勝神洲、西為西牛賀洲、南為南贍部洲。根據佛教《起世經》:「須彌山王(即須彌山),北面天金所成,照鬱單越洲(即「北俱盧洲」)。須彌山王,東面天銀所成,照弗婆提洲(即「東勝神洲」)。須彌山王,南面天青琉璃所成,照閻浮提洲(即南贍部洲」)。須彌山王,西面天頗梨所成,照瞿陀尼洲(即「西牛貨洲」)。」其高84000由旬,山頂為帝釋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起世因本經》也描述了須彌山的具體景象。
 
2.拜火教
起源發展編輯
起源
西元前20世紀,原居住在中亞草原地區屬於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越過現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的興都庫什山脈湧入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陸西北部地區,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奉多神特別是火神,並實行煩瑣的祭祀儀式。最早反映在《伽泰》中的諸神崇拜,光明神或善神阿胡拉·瑪茲達的地位已經十分重要。
發展
早期的原始宗教還沒有一個唯一的造物主概念,但在眾神中漸漸發展出了主神。後來一神教的出現,和雅利安原始宗教多神崇拜中的主要內容:密特拉mitra)崇拜,有直接的關係,密特拉崇拜在上古是最主要的崇拜對象之一,火、光明、太陽神崇拜都源自密特拉崇拜,它是古埃及多神崇拜文明之外較早具有一神論萌芽的宗教崇拜。有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的一神論,阿肯那頓法老(Akhenaten,有時亦譯作埃赫那頓)的宗教改革,有來自它的影響,當然證據還不充分。
阿胡拉·马兹达标志阿胡拉·馬茲達標誌
瑣羅亞斯德教事實上已經是一個改革過的宗教信仰。到西元前6世紀,瑣羅亞斯德才真正完成了一神論性質的宗教改革,阿胡拉·馬茲達成為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創造的主神光明神,而它的原型密特拉則被降格為阿胡拉·馬茲達在人世中的代表。但後來伊斯蘭教進入波斯時,最負隅頑抗的不是當時波斯的主流信仰瑣羅亞斯德教,而是更古老的密特拉崇拜。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0510.htm?fromtitle=%E6%8B%9C%E7%81%AB%E6%95%99&fromid=295185&type=syn
 
 
三、經文對讀:
 
〔三〕第三 針毛[4] [0352a~0353a]
 
《雜阿含1324經》
〔三〕第三 針毛[4]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到針毛鬼住處夜宿。
  爾時,針毛鬼會諸鬼神,集在一處。
[0352a10]
[0352a10] 爾時,世尊住伽耶之石牀,針毛夜叉之住處。
時,有炎鬼,見世尊在針毛鬼住處夜宿,見已,往詣針毛鬼所,語針毛鬼言:
  
[0352a11]
[0352a11] 時,怯羅夜叉與針毛夜叉路過世尊近處。
「聚落主!汝今大得善利,今,如來、應、等正覺於汝室宿。」
 
[0352a12]
[0352a12] 時,怯羅夜叉告針毛夜叉曰:「此是沙門。」
針毛鬼言:
  「今當試看,為是如來為非?」
時,針毛鬼與諸鬼神集會已,還歸自舍,束身衝佛。
  爾時,世尊卻身避之。
  如是再三,束身衝佛,佛亦再三卻身避之。
爾時,針毛鬼言:「沙門怖耶?」
佛言:
  「聚落主!我不怖也,但汝觸惡。」
  
[0352a13]
[0352a13] 「不!此非沙門,是小沙門。至少知彼是沙門耶!小沙門耶!〔暫〕為小沙門。」
[0352a14]
[0352a14] 時,針毛夜叉來詣世尊處。詣已,以身碰世尊。
[0353a01]
[0353a01] 時,世尊將身閃避。
[0353a02]
[0353a02] 時,針毛夜叉,以此白世尊:「沙門!恐怖我耶?」
[0353a03]
[0353a03] 「不!友!我非恐怖,然而,與汝相觸,總非善事。」
 
針毛鬼言:
  「今有所問,當為我說,能令我喜者善,不能令我喜者,當壞汝心,裂汝胸,令汝熱血從其面出,捉汝兩手,擲恆水彼岸。」
[0353a04]
[0353a04] 「沙門!我問汝,汝若不能說明,汝當亂心,當破汝之心臟,取汝之兩脚,投諸恒河之彼岸。」
  佛告針毛鬼:
  「聚落主!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能壞如來、應、等正覺心者;能裂其胸者;能令熱血從面出者;執其兩臂擲著恆水彼岸者,汝今但問,當為汝說,令汝歡喜。」
 [0353a06] 一〇
[0353a06] 「不!友!我於包括天界、魔界、梵天界之世界,於沙門、婆羅門人天之眾中,不見我心亂、破我心臟,取兩脚投諸恒河彼岸者。然而,友!欲者先問。」
時,針毛鬼說偈問佛:
  「一切貪恚心,以何為其因?不樂身毛竪,恐怖從何起?
   意念諸覺想,為從何所起?猶如新生兒,依倚於乳母。」
[0353a08] 一一
貪欲與瞋恚     以何為因起
快不快恐怖     又從何因生
猶如童子等[5]     放其縛足鳥
心想何處起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愛生自身長,如尼拘律樹,展轉相拘引,如籐綿叢林。
   若知彼所因,當令鬼覺悟,度生死海流,不復重增有。」
  爾時,針毛鬼聞世尊說偈,心得歡喜,向佛悔過,受持三歸。
  佛說此經已,針毛鬼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353a12] 一二
  〔世尊:〕
貪欲與瞋恚     當由渴愛起
快不快恐怖     悉由自己生
猶如童子等     放其縛足鳥
心想由此起     身從渴愛生
尼俱律陀樹     其幹由根生
凡夫著愛欲     如徧林蔓草
知其生因者     則以滅此因
諦聽之夜叉     彼等前來渡
難渡渡瀑流     無有受再
 
:
[0352004] 雜阿含經卷四九.三一(大正藏二.三六三b)。
[0353005]
童子,繫縛鳥足放之,鳥乍飛又落,惡心於心中生起,旋又歸於心。
[0354006]
雜阿含經卷四九.二六(大正藏二.三六二a)。
[0354007]
此偈,只於緬甸本才有。(CBETA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校勘符號"[07]"CBETA於此處加上"[07]"之校勘條目)
[0355008]
雜阿含經卷五〇.一(大正藏二.三六四a)。
[0355009]
虔誠之優婆夷,令其幼子左奴出家。左奴為沙彌精勤於諷誦經典,並云以此諷誦經卷功德與父母。但其現生父母雖不能知,其前生之母乃一夜叉女,得受此功德。夜叉女因此得受諸天愛敬。後來左奴及長大並不喜悅為沙門,乃往生母處訴心意。彼夜叉女一者曾救挽其名譽;一者曾為遮止左奴之還俗,於是左奴倒地吹泡。(CBETA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校勘符號"[09]"CBETA於此處加上"[09]"之校勘條目)
[0355010]
此偈僅只緬甸本才有,或許係不必要者。(CBETA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校勘符號"[10]"CBETA於此處加上"[10]"之校勘條目)
[0355011]
得神變分之日。謂在初八日前後,或十四日之前日,或安居後之自恣之日,特別是云守持齋戒之日。能於此日守齋戒者,可得神變,故稱得神變分日。
[0357012]
在底本中脫漏此二句,茲依暹羅本補充。
[0357013]
雜阿含經卷四九.二八(大正藏二.三六二c)。
[0357014]
雜阿含經卷四九.二九(大正藏二.三六二c)。
[0358015]
傍晚,世尊坐在香殿陽台上說法。夜叉女之鬱多羅抱腰牽引富那婆藪之手在便所及塵埃等處尋找食物。來至香殿之後,聽到有人集聚之聲音,心想或許是宴會,而欣悅走近,忽然間聽到世尊說法之聲音。諸天雖知有夜叉之走近,卻未予驅止而此夜叉則恰如餓鬼。
[0358016] magganā = patthanā

[0359017]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七(大正藏二.一五七b)。
[0360018]
通往墓地之城門,走過此城門,便有通往墓地之道路。
[0360019] amanussā
非人。
[0360020]
底本之 assasari-rathā,讀為 assatari-ratha
[0362021]
雜阿含經卷五〇.三(大正藏二.三六五a)。
[0362022]
原文 appaṭivāṇīyaṁ 佛音解釋為:雖一直飲用,卻不覺得飽(Punappunaṁ bhūnjantana naruccati)。護法則提出不還果解之。《長老偈註》六十一頁。
[0362023]
雜阿含經卷五〇.三(大正藏二.三六五a)。
[0363024]
雜阿含經卷五〇.四(大正藏二.三六五b)。
[0363025]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八(大正藏二.一六一a)。
[0364026] vyāharissasi
底本脫落 vyā
[0366027]
此二句,僅只緬甸本有,應予省略。
是原住民就有的信仰,亦住在天上,可創造人,但亞利安人進來,打敗原住民,便將其神祇編入為惡神。
研讀神話,要由歷史來認識,如:四天王有著原住民的臉,性情有善有惡,是在佛教編入以後,才分為東、西、南、北等天王,分成四個方位的守護神,神話在佛教中重新被安排,具有慈悲和正義感,不會再殺人了,此經是屬於早期的經,因為,夜叉還沒有被編入天的內容中,天的內容有須彌山及山下等等的各種天,他們還是在地上跑來跑去的,所以應是佛陀時代的經文。
印度史詩之美這一書中,年代及神祗是如何編進來及如何變化,其和拜火教的關係等等歷史,並沒有解說,是以四吠陀為主的。例如:金剛杵。它在最初的形相是斧頭,用來打碎物品及砍樹等等用途,石器時代後期才有鐵的出現,而金剛是為表示很硬,可破的意思。人類最早用斧頭,神話要由此說起,西元前二千年就有的拜火教時代,便是以此器為起始,拿斧開天闢地,由此概念而來,都是同樣的想法。
而中國的燧人氏,鑽木取火,同樣使用火,但並沒有變成宗教。
此夜叉很標準的,是印度原住民的神,尤其到大乘時代,才分有東西南北四方;而在阿毗達磨時期,才有各天的分別,佛陀的時代根本沒有這些須彌山的想法,以及種種天的想法,這是阿毗達磨的想法,而且這些夜叉並不是很壞,此經就是善良的。
另外,住的地點,我們要先想一下,這裡針毛夜叉之石牀,便可能是住在山洞中,如土地公廟一樣,是像原住民所信之鬼神的地方,如同十力迦葉也住在神廟內。
佛陀經過此地時,想也可以住此地,夜叉不認識佛陀,想碰一碰,來知道佛陀的力量有多大。
此經的深層意義是講到:怒。這不是欲死之人有力氣發起的,而主要在穩定怒氣,如此才有慈悲心的生起。
此經主要講:怒。
佛陀閃身,因為與怒相碰,不是好事,講心的不清淨,氣濁,心不乾淨,和這些人相碰,並不是好事,講怒的力量,也不是一件好事,本文主要在表達這些事情。讀經要知道故事背景的表達內容才是重點,而不是表面所說的事,
接下問問題,若答不出,便如何,這是經典中常見到佛陀與外道問答的例子。
貪、瞋,心所的問題,是阿毗達磨的分類,二分法世間,離世間才能成為聖者。開養老院的侄兒說,世間的財富又帶不走,為何要打拼,地球的出現,在幾億萬年以前,人百歲,相較之下,只是不到一秒的時間,人雖活不到一秒,確是很貴重的。
還有縛足鳥的比喻,如同小孩玩鳥,足縛線,飛走還可以拉回,如在世間縛住了,是跑不掉的,好壞等混亂的事,是停不下來的。
如法句經言:
諸法意先導
意主意造作
若人染污意
如輪隨獸足
 
說到意,人的心染污了,我們就像車輪跟著牛足的後面走一樣。此法句之中,是以“意”為主的,心(意)清不清淨,更為重要。
刀,用來開天闢地,做什麼事都很方便,但用來砍人,便不好了,力量用在善的地方好,不善便不好了,夜叉很有力量,若沒有慈悲,便會害人。
偈中的尼俱律陀樹,是榕樹,氣根很多,下垂,可以擴得很大,是其幹由根生之意。另也有說是棕樹的,只有一根,樹莖被砍去,根部底下再長出芽來,是不易除去之意。生命力特別強,世間壞的生命力特別強,好壞的事,都是由心生出來的,所以由蔓草來比喻根很多,拔都拔不完,只有用火燒成灰,隨風而去,不再生起,便是所作已辦了。
 
 
註:
 
1.須彌山
 
傳說須彌山周圍有鹹海環繞,海上有四大部洲和八小部洲。須彌山由金、銀、琉璃和玻瓈(並非玻璃,而是類似水晶),四寶構成。
根據《長阿含經》的說法,須彌山北為北俱盧洲、東為東勝神洲、西為西牛賀洲、南為南贍部洲。根據佛教《起世經》:「須彌山王(即須彌山),北面天金所成,照鬱單越洲(即「北俱盧洲」)。須彌山王,東面天銀所成,照弗婆提洲(即「東勝神洲」)。須彌山王,南面天青琉璃所成,照閻浮提洲(即南贍部洲」)。須彌山王,西面天頗梨所成,照瞿陀尼洲(即「西牛貨洲」)。」其高84000由旬,山頂為帝釋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起世因本經》也描述了須彌山的具體景象。
 
2.拜火教
起源發展編輯
起源
西元前20世紀,原居住在中亞草原地區屬於印歐語系的雅利安人越過現今阿富汗和巴基斯坦交界處的興都庫什山脈湧入伊朗高原和印度次大陸西北部地區,創造了自己的文化和宗教。信奉多神特別是火神,並實行煩瑣的祭祀儀式。最早反映在《伽泰》中的諸神崇拜,光明神或善神阿胡拉·瑪茲達的地位已經十分重要。
發展
早期的原始宗教還沒有一個唯一的造物主概念,但在眾神中漸漸發展出了主神。後來一神教的出現,和雅利安原始宗教多神崇拜中的主要內容:密特拉mitra)崇拜,有直接的關係,密特拉崇拜在上古是最主要的崇拜對象之一,火、光明、太陽神崇拜都源自密特拉崇拜,它是古埃及多神崇拜文明之外較早具有一神論萌芽的宗教崇拜。有人認為世界上最早的的一神論,阿肯那頓法老(Akhenaten,有時亦譯作埃赫那頓)的宗教改革,有來自它的影響,當然證據還不充分。
阿胡拉·马兹达标志阿胡拉·馬茲達標誌
瑣羅亞斯德教事實上已經是一個改革過的宗教信仰。到西元前6世紀,瑣羅亞斯德才真正完成了一神論性質的宗教改革,阿胡拉·馬茲達成為唯一的、最高的、不被創造的主神光明神,而它的原型密特拉則被降格為阿胡拉·馬茲達在人世中的代表。但後來伊斯蘭教進入波斯時,最負隅頑抗的不是當時波斯的主流信仰瑣羅亞斯德教,而是更古老的密特拉崇拜。
百度百科:http://baike.baidu.com/view/100510.htm?fromtitle=%E6%8B%9C%E7%81%AB%E6%95%99&fromid=295185&type=syn
 
 
三、經文對讀:
 
〔三〕第三 針毛[4] [0352a~0353a]
 
《雜阿含1324經》
〔三〕第三 針毛[4]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到針毛鬼住處夜宿。
  爾時,針毛鬼會諸鬼神,集在一處。
[0352a10]
[0352a10] 爾時,世尊住伽耶之石牀,針毛夜叉之住處。
時,有炎鬼,見世尊在針毛鬼住處夜宿,見已,往詣針毛鬼所,語針毛鬼言:
  
[0352a11]
[0352a11] 時,怯羅夜叉與針毛夜叉路過世尊近處。
「聚落主!汝今大得善利,今,如來、應、等正覺於汝室宿。」
 
[0352a12]
[0352a12] 時,怯羅夜叉告針毛夜叉曰:「此是沙門。」
針毛鬼言:
  「今當試看,為是如來為非?」
時,針毛鬼與諸鬼神集會已,還歸自舍,束身衝佛。
  爾時,世尊卻身避之。
  如是再三,束身衝佛,佛亦再三卻身避之。
爾時,針毛鬼言:「沙門怖耶?」
佛言:
  「聚落主!我不怖也,但汝觸惡。」
  
[0352a13]
[0352a13] 「不!此非沙門,是小沙門。至少知彼是沙門耶!小沙門耶!〔暫〕為小沙門。」
[0352a14]
[0352a14] 時,針毛夜叉來詣世尊處。詣已,以身碰世尊。
[0353a01]
[0353a01] 時,世尊將身閃避。
[0353a02]
[0353a02] 時,針毛夜叉,以此白世尊:「沙門!恐怖我耶?」
[0353a03]
[0353a03] 「不!友!我非恐怖,然而,與汝相觸,總非善事。」
 
針毛鬼言:
  「今有所問,當為我說,能令我喜者善,不能令我喜者,當壞汝心,裂汝胸,令汝熱血從其面出,捉汝兩手,擲恆水彼岸。」
[0353a04]
[0353a04] 「沙門!我問汝,汝若不能說明,汝當亂心,當破汝之心臟,取汝之兩脚,投諸恒河之彼岸。」
  佛告針毛鬼:
  「聚落主!我不見諸天、魔、梵,沙門、婆羅門,天神、世人,能壞如來、應、等正覺心者;能裂其胸者;能令熱血從面出者;執其兩臂擲著恆水彼岸者,汝今但問,當為汝說,令汝歡喜。」
 [0353a06] 一〇
[0353a06] 「不!友!我於包括天界、魔界、梵天界之世界,於沙門、婆羅門人天之眾中,不見我心亂、破我心臟,取兩脚投諸恒河彼岸者。然而,友!欲者先問。」
時,針毛鬼說偈問佛:
  「一切貪恚心,以何為其因?不樂身毛竪,恐怖從何起?
   意念諸覺想,為從何所起?猶如新生兒,依倚於乳母。」
[0353a08] 一一
貪欲與瞋恚     以何為因起
快不快恐怖     又從何因生
猶如童子等[5]     放其縛足鳥
心想何處起
爾時,世尊說偈答言:
  「愛生自身長,如尼拘律樹,展轉相拘引,如籐綿叢林。
   若知彼所因,當令鬼覺悟,度生死海流,不復重增有。」
  爾時,針毛鬼聞世尊說偈,心得歡喜,向佛悔過,受持三歸。
  佛說此經已,針毛鬼聞佛所說,歡喜奉行。
[0353a12] 一二
  〔世尊:〕
貪欲與瞋恚     當由渴愛起
快不快恐怖     悉由自己生
猶如童子等     放其縛足鳥
心想由此起     身從渴愛生
尼俱律陀樹     其幹由根生
凡夫著愛欲     如徧林蔓草
知其生因者     則以滅此因
諦聽之夜叉     彼等前來渡
難渡渡瀑流     無有受再
 
:
[0352004] 雜阿含經卷四九.三一(大正藏二.三六三b)。
[0353005]
童子,繫縛鳥足放之,鳥乍飛又落,惡心於心中生起,旋又歸於心。
[0354006]
雜阿含經卷四九.二六(大正藏二.三六二a)。
[0354007]
此偈,只於緬甸本才有。(CBETA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校勘符號"[07]"CBETA於此處加上"[07]"之校勘條目)
[0355008]
雜阿含經卷五〇.一(大正藏二.三六四a)。
[0355009]
虔誠之優婆夷,令其幼子左奴出家。左奴為沙彌精勤於諷誦經典,並云以此諷誦經卷功德與父母。但其現生父母雖不能知,其前生之母乃一夜叉女,得受此功德。夜叉女因此得受諸天愛敬。後來左奴及長大並不喜悅為沙門,乃往生母處訴心意。彼夜叉女一者曾救挽其名譽;一者曾為遮止左奴之還俗,於是左奴倒地吹泡。(CBETA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校勘符號"[09]"CBETA於此處加上"[09]"之校勘條目)
[0355010]
此偈僅只緬甸本才有,或許係不必要者。(CBETA按:漢譯南傳大藏經此頁中缺相對應之校勘符號"[10]"CBETA於此處加上"[10]"之校勘條目)
[0355011]
得神變分之日。謂在初八日前後,或十四日之前日,或安居後之自恣之日,特別是云守持齋戒之日。能於此日守齋戒者,可得神變,故稱得神變分日。
[0357012]
在底本中脫漏此二句,茲依暹羅本補充。
[0357013]
雜阿含經卷四九.二八(大正藏二.三六二c)。
[0357014]
雜阿含經卷四九.二九(大正藏二.三六二c)。
[0358015]
傍晚,世尊坐在香殿陽台上說法。夜叉女之鬱多羅抱腰牽引富那婆藪之手在便所及塵埃等處尋找食物。來至香殿之後,聽到有人集聚之聲音,心想或許是宴會,而欣悅走近,忽然間聽到世尊說法之聲音。諸天雖知有夜叉之走近,卻未予驅止而此夜叉則恰如餓鬼。
[0358016] magganā = patthanā

[0359017]
雜阿含經卷二二.一七(大正藏二.一五七b)。
[0360018]
通往墓地之城門,走過此城門,便有通往墓地之道路。
[0360019] amanussā
非人。
[0360020]
底本之 assasari-rathā,讀為 assatari-ratha
[0362021]
雜阿含經卷五〇.三(大正藏二.三六五a)。
[0362022]
原文 appaṭivāṇīyaṁ 佛音解釋為:雖一直飲用,卻不覺得飽(Punappunaṁ bhūnjantana naruccati)。護法則提出不還果解之。《長老偈註》六十一頁。
[0362023]
雜阿含經卷五〇.三(大正藏二.三六五a)。
[0363024]
雜阿含經卷五〇.四(大正藏二.三六五b)。
[0363025]
雜阿含經卷二二.二八(大正藏二.一六一a)。
[0364026] vyāharissasi
底本脫落 vyā
[0366027]
此二句,僅只緬甸本有,應予省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