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8/2015

吳老師上課略記~《相應部》第十夜叉相應第四經摩尼跋陀


吳老師上課略記~《相應部》第十 夜叉相應第四經摩尼跋陀

 

一、經文內容

 

摩尼跋陀夜叉來拜訪世尊,以偈言:

 

常於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樂

正念明日猶言祥  

彼解脫一切憤怒

 

世尊回答:

 

常於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樂

正念明日猶吉祥  

然彼不解一切怒

是心日夜樂不害  

以慈悲一切有情

於彼無有任何怒

 

二、《雜阿含》的內容對讀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

正念安隱眠,此世及他世。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

正念安隱眠,其心常寂止。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

正念安隱眠,捨降伏他軍。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

不殺不教殺,不伏不教伏,

慈心於一切,心不懷怨結。

 

三、老師講解內容

 

對於人間佛教,是太虛大師提出,由印順導師整套有系統的整理,這不是死後的佛教,人間佛教是要提出解決現生的問題,而不是未來的世界,不然會成為非人間的,而是未來的。

台灣佛教,要如何解決我們人生很多複雜的問題,這裡面一定要有解脫,不是只有理論,人間佛教要解決我們很多家庭、社會、人生等等問題。以菩薩道為主來解決,是以布施為主的,分為法和物質的布施的不同,現在追求的大多是以物質的布施為多,才有如今許多的大道場出來。

這一經講的是正念,若要解決大家共同的問題,不是只有佛教有辦法解決的,這些問題的處理動向,由印老的人間佛教執行的。不只是由考證、問題、理論,也須有實踐體會的經驗,才能解決整個社會的問題,西洋有實踐哲學,以中觀為主,在我看來,以什麼為主都沒有關係,我還是以正念為主,正就是中的意思,中道不要加上西洋的哲學,內觀時的內心層次心態的分析,西洋的心理學還無法達到,心的煩惱層次,用觀的層次,現在用的是南傳的禪,這不是逃避。

在禪修中,心思禪的定義,解脫生死就可以了了,所以發菩提心,很重要,要達到問題的解決,家庭問題得以解決,個人有許多觀念改善的話,可以解決家庭問題,進而解決社會的問題。

但也並不能達到社會問題的解決,西洋神的世界,十五世紀,產業革命以後,破壞了他們的神的世界,以昨日之經(針毛經),把神話沈下,真正要說的是煩惱,信仰就沒有了,內心就是認識學上,要如何處理問題,有許多複雜心的狀態,單純的是如來藏和老子,這是單純的單元的,認識學是多元的,複雜多了,學者和修行者是二件事,如何並行,如今偏重修行,忽略掉現實問題的處理,只要人家造福而已,忽略認識學,是如今佛教的動向。

最初的西洋哲學說中觀是虛無主義,就無有可學了,後來才慢慢的修正。日本是多神主義,和印度很接近。

把中觀拿到正念來說,是苦集滅道,苦就是苦,由集而來,世間的煩惱是由集來的,煩惱是心理來的,要學道,才有辦法解決苦,這個方法就如系統關了不能進入電腦一樣,這些不能了解,是不能進入佛教的。

四諦,就是要解決這些苦的問題,承認世間苦,是由煩惱來的,要解決就要修道,現在就要解決,跑到西方極樂世界去,苦還是存在的。

要解決個人、社會、國家的問題,須要用這個系統,有什麼不滿意,找出原因,原因解除了之後,問題就解決,花功夫去修道,得到慧解脫才行;像中國禪宗的默然就不行,那是以時間來解決,有時候會加上誤會,因為沒有表達,佛陀雖然也用默然,但用得對,而中國禪則不行,如:禪宗的“講了你也聽不懂”“你不知道”等等,內心的問題無法表達,則不能解決。

以四諦的方法,須先承認苦,苦就是苦,原因是集,個人或團體,一定要追究清楚原因,這是集;若不承認,說是別人陷害我的,則永遠不能解決,要以承認來解決,處理掉問題,之後就來修道,修道了才能滅。

台灣把這些原理打入冷宮,說是小乘,完全沒有從佛法的根本道理去追究,這個不但要形而上,也要形而下,形而上不是虛無,是虛玄一點,玄一點不是看不到,並不代表不存在。心理的狀態,要修觀才有辦法一層層進入了解心的變化,認識論,對這事情的認識,對事情的檢討,找出原因,認識心有無偏失,自我反省,找出原因,才能來解決它,要有教養,是修道,修道是教養之一,這是日本名詞,台灣稱為涵養,事情來了,一件一件的處理,一般人沒有設定空間,直接相碰,這樣不行,要修觀,定是不夠的,才有辦法處理。

苦集滅道,正念就是這個意思。

世尊:

以持正念得安樂,苦就是苦,要找出原因,訓練去解決它,所有經典都沒有離開於此,所以說是佛法的四聖諦,以此為重點,來解決世間和個人的問題。

因為發菩提心是很抽象的,怎麼發?什麼是菩提?心又是如何?六波羅密,不離開戒定慧,總合之下,便是沒有離開四聖諦。

對這些正念的幸福,正念的明日,過去已過去,還有將來,西洋的未來若拿掉,就沒有未來了,死了以後就了了,幸福都集中在這一生,對我們的心理和很多想法是否有滿足,是很大的問題;在佛教中是屬於斷滅見,現在所做的善和惡,也沒有什麼果報,就違背佛教的意思了。

 

三、經文對讀

 

《雜阿含1319經》
四、摩尼跋陀(夜叉:正念人幸福)
如是我聞:
  一時,佛在摩竭提國人間遊行。
  日暮,與五百比丘於屈摩夜叉鬼住處宿。
爾時,世尊住摩揭陀國,摩尼摩羅迦制底之摩尼跋陀夜叉住處。
時,屈摩夜叉鬼來詣佛所,稽首佛足,退住一面。
  時,屈摩夜叉鬼白佛言:
  「世尊!今請世尊與諸大眾於此夜宿。」
  爾時,世尊默然受請。
是時,屈摩夜叉鬼知世尊默然受請已,化作五百重閣房舍,臥床、坐床、踞床,俱襵、褥枕,各五百具,悉皆化成;化作五百燈明,無諸煙炎。
  悉化現已,往詣佛所,稽首佛足,勸請世尊令入其舍,令諸比丘次受房舍及諸臥具。
  周遍受已,還至佛所,稽首佛足,退坐一面,而說偈言: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此世及他世。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其心常寂止。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正念安隱眠,捨降伏他軍。
   賢德有正念,賢德常正念,不殺不教殺,不伏不教伏,慈心於一切,心
不懷怨結。」
時,摩尼跋陀夜叉來詣世尊處。詣己,於世尊處說此偈曰:
常於正念人幸福[5] 以持正念得安樂正念明日猶言祥  彼解脫一切憤怒三
〔世尊:〕
常於正念人幸福  以持正念得安樂
正念明日猶吉祥  然彼不解一切怒
是心日夜樂不害  以慈悲一切有情
於彼無有任何怒
 爾時,世尊告屈摩夜叉鬼:「如是,如是,如汝所說。」
  時,屈摩夜叉鬼聞佛所說,歡喜、隨喜,稽首佛足,還自所住處。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