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9/2013

通往涅槃的車乘

舊作文章日期:2013-04-22 18:39

通往涅槃的車乘
 
阿難是佛陀最稱職的侍者,今天讀到聖弟子阿難,內心對阿難充滿了親切與景仰。
書中有一段提到SN45:4中寫道,阿難看見另一弟子駕著美麗的車乘,向佛陀報告,並請示佛法中,要如何描述最好的馬車,佛陀向阿難解說什麼是佛法中的善乘。此中佛言:八正道是最上乘。內容十分的精采,以下找出經中原文,以兹比較對讀:
 
《雜阿含》769
《相應45相應4經》/若奴索尼婆羅門經(道相應/大篇/修多羅)(莊春江譯)
如是我聞: 一時,佛住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爾時,尊者阿難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
起源於舍衛城。 那時,尊者阿難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鉢與僧衣,為了托鉢進入舍衛城。
時,有生聞婆羅門乘白馬車,眾多年少翼從,白馬、白車、白{}[]、白鞭、頭著白帽、白傘蓋、手執白拂、著白衣服、白瓔珞、白香塗身,翼從皆白,出舍衛城,欲至林中教授讀誦。
尊者阿難看見若奴索尼婆羅門以全白的馬車從舍衛城出發:馬匹被套上白色的軛、白色的飾物、白色的車體、白色的隨從、白色的韁繩、白色的鞭杖、白色的傘蓋、白色的頭巾、白色的衣服、白色的鞋、用白色的馬尾扇來扇風,人們見了後這麼說:
眾人見之,咸言: 「善乘!善乘!謂婆羅門乘。」
「先生!確實是梵乘!先生!確實是梵乘的樣子。」
時,尊者阿難見婆羅門眷屬眾具,一切皆白,見已,入城乞食,還精舍,舉衣鉢,洗足已,往詣佛所,稽首禮足,退坐一面,白佛言:
「世尊!今日晨朝著衣持鉢,入舍衛城乞食,見生聞婆羅門,乘白馬車,眷屬眾具一切皆白,眾人唱言:『善乘!善乘!謂婆羅門乘。』
云何,世尊!於正法律,為是世人乘,為是婆羅門乘?」
那時,尊者阿難在舍衛城為了托鉢而行後,食畢,從施食處返回,去見世尊。抵達後,向世尊問訊,接著在一旁坐下。在一旁坐好後,尊者阿難對世尊這麼說:
「大德!這裡,我在午前時穿好衣服後,取鉢與僧衣,為了托鉢進入舍衛城。我看見若奴索尼婆羅門以全白的馬車從舍衛城出發:馬匹被套上白色的軛、白色的飾物、白色的車體、白色的隨從、白色的韁繩、白色的鞭杖、白色的傘蓋、白色的頭巾、白色的衣服、白色的鞋、用白色的馬尾扇來扇風,人們見了後這麼說:『先生!確實是梵乘!
先生!確實是梵乘的樣子。』
大德!在這法、律中有可能安立梵乘嗎?」
佛告阿難: 「是世人乘,非我法律、婆羅門乘也。阿難!我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諦聽!善思!當為汝說。
阿難!何等為正法律乘、天乘、婆羅門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
謂:八正道,正見、……乃至正定。
阿難!是名正法律乘、天乘、梵乘、大乘能調伏煩惱軍者。」
世尊說: 「阿難!有可能!阿難!這是對於八支聖道的同義語:『梵乘』、『法乘』、『戰鬥中無上的勝利』。
阿難!當正見已修習、已多修習時,有貪之調伏為終結、有瞋之調伏為終結、有癡之調伏為終結;
阿難!當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精進……正念……正定已修習、已多修習時,有貪之調伏為終結、有瞋之調伏為終結、有癡之調伏為終結。
阿難!以此法門,這能被體會:這是對於八支聖道的同義語:『梵乘』、『法乘』、『戰鬥中無上的勝利』。」
爾時,世尊即說偈言:
「信戒為法軛,慚愧為長縻,正念善護持,以為善御者。捨三昧為轅,智慧精進輪,無著忍辱鎧,安隱如法行。直進不退還,永之無憂處,智士乘戰車,摧伏無智怨。」
這就是世尊所說,說了這個後,善逝、大師更進一步這麼說:
「凡信與慧被結合的法常為職責,慚為轅桿,意為繩索,念為守護的駕駛者。戒為車的必需品,禪定為車軸,活力為車輪,定為載物的平衡,無欲為帳幕。無惡意、不加害、遠離為其武器,忍耐為皮甲冑,轉到離軛安穩。這無上的梵乘為自己所產生,慧者從世間被導離,為必定勝利的勝利者。」
  
  書裡對此車乘的譬喻,說是通往涅槃的車乘,內文如下:
 
信與慧是拉車的動物,慚愧是煞車,智是韁繩,正念是車伕,戒是瓔珞,禪定是車軸,精進是車輪,平等心是車轅,出離是底座;慈愛、不害與獨處是武器,忍辱則是它的盔甲。
  
各經中的內文和翻譯不盡相同,我比較喜歡聖弟子傳中的文句,簡明易懂。不過,重點是,書中說這是「通往涅槃的車乘」,非常傳神,如果用今日的車子來轉譯,我是不懂車啦!不過可以勉強附和的照樣造句一番:
信與慧是動力的引擎,慚愧是煞車,智是方向盤,正念是駕駛人,戒是漂亮的烤漆,禪定是車軸,精進是車輪,平等心是平衡防震的彈簧,出離是底座;慈愛、不害與獨處是喇叭,忍辱則是它的鋼板車殼。
這樣是不是又更容易融入生活的學習了呢?如果說「正念是駕駛人」的話,那喝酒上路的確是件危險的事呢!不清醒之下做了傷人害己的事,惡道三途可不是賠錢能了事的囉!要謹慎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